金妙雄
(盧甫圣美術館(東陽市美術館),浙江 金華 322100)
數字化服務在互聯網時代正在成為公共教育機構發展的一個關鍵部分,在互聯網時代給我國公共藝術領域造成影響的同時,也給了這些機構一個發展的契機。非常多公共教育機構飛速發展自己的線上服務,比如美術館的數字化服務就可以使得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優秀作品。而當前如何加快自身數字化服務升級正在成為美術館公共教育積極探索的方向。
美術館線下展覽往往受到場地、時間等等因素的制約,在舉辦一些活動時也會聚集大量的人群,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需要非常多的人力進行管理,而且也容易出現一些未知的情況。除此之外,在一些需要美術館進行關閉的時期,美術館也需要堅決聽從國家指揮,果斷進行閉館,保障政府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期間美術館的一系列線下展覽也無法正常舉辦,公共教育工作也陷入停滯狀態。而美術館的展覽往往準備周期很長、精力消耗也很多,所以線下展覽帶來的資金流對于美術館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筆收入來源。除此之外一些公益性的、服務于公共教育領域的展覽也無法進行,這對于美術館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段時間。
對于美術館來說,線下活動無法進行,那么依托于互聯網的線上活動則顯得尤為重要。而數字化的服務也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文化需求的滿足,這樣一來,線上觀看展覽的人數自然就會增加,這對于美術館的數字化建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進入數字化時代,美術館數字化建設成為主要的方向,也會向著智能化和現代化的方向延展。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和虛擬事業逐漸地向公共空間進行轉移,而美術館未來不能只做一個件簡單的容器,也不能受實體的限制,而是應該將作品向多樣性和流動性發展[1]。以往對于數字化服務平臺不是很重視的美術館紛紛開始建設和發展自己的數字化平臺,以期望給觀眾帶來更好的線上觀賞體驗。這其中涌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活動,比如利用AR、VR、5G 等新技術來大幅提升線上觀展的體驗感,通過微博等具有影響力的平臺提供線上觀看直播展覽的服務,這些都幫助美術館的數字化服務有了很大的進步。
美術館由于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數字化的程度并不高,以往的經驗也不夠豐富,所以對線上觀眾開展活動的方式比較傳統和單一。很多的美術館往往只是簡單地將美術作品的圖片放在自己的網頁上進行展示,這就導致這種數字化服務非常缺乏來自線上觀眾的互動與反饋。美術館公共教育的數字化服務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將作品放到線上進行展覽,這種方式能夠起到的教育程度也非常有限。真正的數字化服務需要充分考慮到觀眾進行互動的通道,不能讓觀眾僅僅充當一個受教育方,而是要觀眾在觀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化、思想交流的氛圍。對于美術館公共教育這一領域來說,如果線上觀眾沒有互動和表達的途徑,那么觀眾的觀展積極性就會很大程度上被削弱,難以得到真正的精神滿足。
美術館公共教育所針對的是廣大的群眾,這些群體中有老人、大人、小孩,男性、女性等等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因此在開展數字化服務時一定要有不同的針對點,把握不同群體的特點。但目前很多美術館所開展的數字化服務往往并沒有考慮到網絡上多元化的受眾,所展覽的作品和講解的方式都比較平淡,無法快速抓住觀展者的興趣點。而對于公共教育來說,進行受教育人群的區分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就要求美術館在進行公共教育活動時不能單單只提供無差異的服務。這樣就會使得年齡較小的學生覺得展覽單調乏味,年齡較大的人群覺得展覽太過平庸、沒有深度。初次之外,美術館公共教育的數字化服務還缺乏在技術上的差異化服務,具體來說,很多老人并不具備網上預約活動的能力,也缺乏網絡上展覽消息的接收方式,所以很多老人無法參與到線上的展覽中來。所以說美術館公共教育的數字化服務如果不針對不同群體做出差異化服務,就很難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還會出現用戶流失的問題。
數字化服務需要一個專業的數字化平臺,而這個平臺的建設和維護、運營等工作都需要專業的人才來進行。但是實際上很多美術館的數字化建設和運營都還是初級階段,很多時候都會出現畫面卡頓、模糊等等問題,大大影響了觀眾的線上觀展體驗。而這正是因為缺乏一個專業的數字化人才隊伍,這些人才不僅需要了解數字化相關技術,在后續開展線上活動時能夠隨機應變、解決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但是目前美術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其工作人員往往是線下的工作人員,他們并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專業的數字化運營知識,這就對美術館公共教育的數字化服務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數字化持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藝術行業作為極其依賴于線下體驗的領域,這為藝術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創新和改變。要想提升美術館公共教育的數字化服務,首先就需要從技術和內容兩方面出發進行加強。在技術這一方面,美術館需要利用現在的一些先進科學技術來加強游覽的體驗感,比如VR、AR這種能帶來更好視覺和游覽體驗的先進技術手段。而在內容層面,則需要美術館要深入去挖掘自身的魅力,考慮展覽的作品和對象,挖掘更多具有趣味性的內容,并留出足夠的觀眾互動的空間。在教育方面,也不能過于沉悶,一位追求說教效果。比如對中小學生進行美術館公共教育時,就要展覽一些顏色比較鮮艷、充滿童趣的作品,以此來促進中小學生的觀展趣味,觀戰過程中也需要加入一些問答互動等環節,讓中小學生獲得更多的參與感。這些內容的設計都需要美術館工作人員仔細去思考,既不能讓內容過于無聊,失去趣味性,也不能讓趣味性太過,失去了其教育科普屬性??偠灾?,美術館要提升公共教育方面的數字化服務就需要在技術和內容兩個方面去加強,在技術上給予觀眾更好的觀展體驗,內容上增添更多的趣味性,給觀展人員帶來更多的趣味和互動感受,以此提升美術館的數字化服務。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和虛擬事業逐漸地向公共空間進行轉移,而美術館未來不能只做一個件簡單的容器,也不能受實體的限制,而是應該將作品向多樣性和流動性發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技術是一種面向大眾的技術,網絡上的群體不像現實中的群體能夠給美術館數字服務工作人員那么直觀的感覺,因此美術館公共教育的工作人員往往會忽視網絡群體所表現出來的群體特征性。而數字化服務正是一種需要明確受眾需求、感受的服務,所以美術館公共教育需要精準地去進行數字化服務,給觀展人員合適且獨特的體驗。在這一方面美術館可以利用問卷、留言等方式盡可能地收集觀展人員的年齡、興趣等資料,按照這些資料來對受眾進行分類,然后通過差異化的展覽活動去吸引不同層次的觀展人群,并在針對性的服務中提升觀展人員的觀展感受。比如對于一些老年觀展群體,美術館可以采取電視宣傳、廣播等相對傳統的傳播媒介來宣傳自己的活動,在講解時留出更多時間給老人進行觀賞和思考。而面對年輕群體,則可以使用微博、短視頻等來進行宣傳,在活動過程中加入更多的互動、游戲環節,使得年輕人有更多表達的空間。除此之外美術館還要安排好后續的評價環節,讓觀展人群有渠道可以留下自己的評價,這些評價數據也是美術館的一筆寶貴財富,既可以讓美術館工作人員及時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也給美術館后續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對于美術館來說,以往傳統的公共教育模式更多的是線下的模式,美術館對于來參加公共教育的人群缺乏一定了解,在評價資料的收集存檔上也缺乏專業的管理意識和制度。而美術館所吸引的人群信息對于美術館提升自己的服務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美術館可以借由這些信息了解到自己的服務有哪些可以優化和改進的地方。比如當美術館發現有很多年輕人群對美術館公共教育的評價不令人滿意,美術館就可以及時重視到這一現象,并針對評價的內容去做出改變,更好地服務于年輕人,總而收獲更多年齡段人群的喜愛??偠灾?,美術館需要重視自己對于人群的吸引方式和能力,不斷加強自己傳播的效果,收獲更多人的喜歡,并從人群中獲得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從這些反饋中找到美術館優化升級的道路。
美術館一直是公眾藝術欣賞的主要陣地,美術館的實體展覽功能對人們欣賞藝術品發揮著無可取代的作用。而人才是美術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不管是線下活動還是線上服務都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來進行組織運營。對于進入新時代的美術館來說,目前所需要的人才與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變,以往美術館更多的是吸收一些具有文化背景和知識的人才,對于他們運用互聯網的能力,數字化服務的經驗等并沒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如今進入數字化服務的時期,美術館需要引進更多同時具有數字化技術和文化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組建一個專業的美術館公共教育數字化服務團隊。除此之外對于現有員工,美術館也需要加強員工的數字化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幫助員工掌握更多技能,發展個人專業能力,更好地在數字化服務中開展工作。而在人才引進這個過程中,除去一般的招聘,美術館也可以積極尋求與一些專業機構進行合作,通過合作的方式讓員工更快地熟悉數字化服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定期組織培訓交流活動,邀請一些其他美術館的優秀人才來進行指導交流,在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不僅僅促進自身的發展,更能在合作之中幫助整個領域獲得更多的機遇??偟膩碚f,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館面臨著非常多的變化,如何在不斷發展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握住全新的機遇,不斷提升數字化服務的質量,吸引更多的人群參與到美術館線上活動中來,更好地發揮美術館公共教育的重要作用是美術館以及更多文化機構所要承擔的重要使命。
綜上所述,在如今這個全新的時代,一切都在產生在變化,盡管互聯網海量的資源對于文化展覽等活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是整個社會對于文化的需求量仍然是非常大的,這就給了美術館很多的機會去提升自己,為未來尋求更多的發展可能性。所以,美術館要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數字化服務的提升之道,不斷通過機構、員工的共同努力去收獲更多的觀眾認可,更好地服務于公共教育這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