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山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融媒體中心,山東 聊城 252100)
新媒體編輯,主要是收集和撰寫新聞信息,加大宣傳范圍,屬于信息傳播的重要主體。編輯輿論意識,會極大影響輿論導向發展。新媒體編輯聯合時代特點,建立正確的輿論觀念,加大工作方式創新力度,為受眾提供優質、正確的導向信息,以此滿足受眾信息需求。新媒體編輯,必須關注社會發展面貌,捕捉社會新聞點,確保群眾能夠關注社會新聞,以此加強新媒體編輯工作質量。
在新時代下,現代科技發展速度加快,相應提升新媒體更新速度,加快輿論信息傳播信息,具備較強時效性。相比于傳統媒體信息傳播,將互聯網技術作為依托,不管是信息收集和制作,還是信息發布與傳播,應用效率顯著優于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中,從前期收集和傳播輿論信息,所需時間非常短,可以提升信息傳播速率。
新媒體形式出現后,加劇了新聞廣電事業的發展競爭力。為了擴大市場影響力,新媒體編輯應用互聯網技術,收集和發布語錄信息,導致輿論信息存儲量非常大。將互聯網技術作為基礎,建立完整信息鏈,將所有信息數據整合為整體。人們在檢索信息關鍵詞時,會推出一系列相關新聞和信息。新媒體的發展,加快了自媒體發展速度,群眾成為新聞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通過一動手段發布身邊新聞,并且由其他受眾轉發,擴大新聞信息傳播面,同時可以加劇輿論信息海量化水平。
新媒體發展過程中,改變了日常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人們接受信息和發布信息的手段比較多,比如微博、微信等平臺,滿足人們對信息發布和獲取需求。新媒體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單向傳播信息方式,可以加強互動性。信息接收者通過微博、微信平臺,既可與信息發布者、傳播者進行交流,強化同一信息下的受眾交流方式,確保新媒體編輯科學掌握受眾信息需求、行動導向,為受眾發布更多的輿論信息。
在融媒體時代影響下,新聞傳播途徑比較多,新媒體編輯在編輯和加工新聞時,自身會受到多種因素干擾,導致信息價值判斷影響大。
新媒體編輯發展期間,極易受到信息技術影響,傳統圖片、文字、視音頻被多元化方式代替,并且成為新媒體編輯主要發展方向。在此種趨勢下,新媒體編輯主觀價值發生改變,傳統新媒體編輯者,確保群眾可以認識和了解新聞編輯內容,以公平、公正原則編輯和報道新聞。新媒體編輯,不僅要具備傳統編輯業務素養,還應當加強思想認知,以免在海量素材中迷失價值觀。
在新發展形勢下,對新媒體編輯的專業技能要求高,必須積極應對融媒體發展挑戰,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具備價值導向的信息,以此加強信息內涵與價值。在新媒體編輯中,既要具備高度新聞敏感度,還要具備專業素養,不斷提升信息捕捉能力,不能隨意搜索和處理信息。在海量信息中篩選,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存在嚴重膨脹現象,所以新媒體編輯操作期間,應當加強新聞敏感度,按照時事信息,捕捉重要的信息內容。融媒體背景下,多數信息不具備稀缺性,新媒體編輯有權選擇信息,相應削弱自身控制權。
新媒體發展過程中,對新聞內容傳播價值、真實性提出嚴格要求。新媒體在我國的發展起步晚,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且法律法規不完善。由于新媒體工作繁瑣,監管工作復雜度高,會導致新媒體編輯出現工作混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編輯內容庸俗。新媒體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隨意轉發不良信息,影響新聞信息質量,還會降低媒體信譽度。第二,編輯工作成為炒作方式,部分網民為了提升知名度,會通過新媒體炒作方式加強影響力,虛假炒作與宣傳,多新媒體發展的影響非常大。新媒體編輯管理經驗不足,就會出現“網絡暴力”事件,加劇民眾恐慌,極大影響新媒體傳播工作。當前,網絡炒作已經成為危害網絡健康的“毒瘤”,隨意發布謠言,傳播虛假信息。不僅包括宣泄個人情感的造謠,也包括商業發展所產生的焦點化問題。比如造謠“學校惡意體罰學生,導致學生吐血”;“造謠小英雄救3 個女孩,拒不感謝和道歉”。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謠言會被打破,但是網絡炒作會加劇謠言影響力,導致官方陷入被動局面,無法遏制謠言擴散。在近幾年發展中,新媒體信息、突發事件、征地拆遷、房地產發展的關聯性加強,線上線下串聯溝通,導致網絡對抗性問題、矛盾沖突問題嚴峻,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影響非常大。
在新時期發展下,網絡平臺成為最大輿論場,公眾通過互聯網行駛表達權、監督權與知情權,所以網絡基本可以代表民意。多數網民通過網絡揭發社會不公平現象,并且引發其他公眾討論,形成較大的語錄壓力。在網絡表達中,出現大量非理論發言,存在反主流、反權威、反傳統的意識形態,對網絡環境建設的影響非常大。
在新發展時期下,新媒體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整體發展速度加快,導致新媒體成為正確思想、錯誤觀點爭論的平臺,不同政治主張陣營、學術交流活動、一般問題相互交織,加劇網絡意識形態復雜度。當前,互聯網是新媒體的信息源,新媒體為了占據網絡市場,擴大影響力,隨意發布未經證實的網絡信息,引發錯誤的輿論導向,同時加劇輿論情緒化。在新媒體環境中,輿論導向所面臨的挑戰非常多,新媒體編輯必須保持清醒頭腦,采取科學措施,積極弘揚主旋律、主流思想,傳播正向信息。
新媒體編輯撰寫新聞時,不能只關注新聞稿件編輯,還應當采寫新聞,轉變被動式接受新聞信息模式。報道重要新聞時,新媒體編輯應當以網絡平臺作為溝通方式,通過微博、微信、QQ 方式交流,不僅可以獲取網友新聞線索與建議,還可以豐富新聞內容。
網絡意識是基于傳統媒體意識發展的,相比于傳統媒體形式,新媒體的報道與傳播方式發生變化。為了加快新媒體進步發展,必須加大網絡技術支持度。對新媒體編輯而言,注重提升網絡水平,加強網絡意識,同時將網絡知識應用到新聞編輯工作中,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
為了加強新媒體新聞作品質量,必須做好評論工作。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新聞對社會發展的啟示作用較強,尤其是重要網絡新聞,蘊藏深刻內涵與價值。新媒體編輯應當加強新聞事件評論意識,評論內容源于新聞信息中,深度挖掘和報道新聞隱藏內容。
新媒體加快信息傳輸速度,但是仍然存在違法亂紀行為。部分新媒體編輯為了加強影響力,會發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虛假信息、低俗信息,極大影響社會道德發展,還會危及整個新聞行業的聲譽。在后續工作中,新媒體編輯遵守法律規定,嚴格控制新聞報道內容。同時,注重新聞理念與形式變革,傳統方式不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為了獲得長久發展,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創新報道形式,體現到新聞書寫方式上,新媒體流行發展,新聞形式不再局限于固定形式。新聞信息傳播時,可以聯合其他內容輔助,以此提升新聞內容豐富度。
比如人民網的微博官號,新聞呈現方式不再沿用傳統形式,而是將趣味性內容加入嚴肅新聞內容中,呈現出多種新聞方式,比如視音頻與動畫等。通過新穎方式,可以加強新聞內容的可讀性,提升新聞信息關注度,促進新聞信息傳播。
新媒體快速發展,新聞報道時常出現夸張情況,或者出現大量“標題黨”式新聞。在此種新聞市場中,為了加強市場競爭力,則要以客觀、真實、簡潔的報道,加強新聞信息的關注度,以此提升新聞價值。用戶在閱讀新聞時,不僅接收到新聞傳遞信息,還可以引發思考,以此獲得更深層次內容。新聞人員撰寫新聞時,不能過度添加主觀看法,而是為用戶呈現事件本質內容,以此體現出新聞價值,加強新聞傳播影響力。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發展支持下,相應增加信息傳播途徑,擴大信息傳播范圍,對新媒體編輯工作的要求嚴格。基于此種背景,為了更好地開展新媒體編輯工作,應當轉變傳統思想理念,確保輿論導向定位準確性,為受眾傳播大量優質信息,確保自身成為信息組織者,輿論導向把關者,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積極、清朗的新媒體輿論環境,推動新聞傳播的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