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東平
(綿陽市安州區農業農村局,四川 綿陽 622651)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我國總人數中,農民占比已經達到60%,這表明農業在我國整個經濟體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農業發展中,農產品交易的主要渠道是農貿市場,這不僅限制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對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具有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在我國1994 年建立農業科技信息網與中國農業信息網后,開始逐漸把電子商務引入到農業經濟發展中。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中的運用,不僅對農產品買賣提供了新渠道,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在跟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了我國人民的廣泛關注。根據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數據可以看出,網民規模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電子商務在人民生活中使用率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很多國際化海外貿易電子商務平臺也逐漸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電子商務逐漸走向國際化,同時也變得更加成熟與科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其作為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不僅具有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的特點,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運營與投入成本。同時,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并且涉及到多個領域當中,這不僅使大部分商業活動需求得到滿足,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不同種類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個性化服務,促進企業間溝通效率提升,同時也降低了企業支出成本。電子商務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加快了市場經濟買賣交易,使部分產品的生產周期變短,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經濟收入,促進了企業發展,為社會提供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并且很多商業活動在舉辦的過程中,利用電子商務來完成,讓商業活動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的約束,并且還減少了許多經濟投入。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技術逐漸被應用到農業經濟領域中,并對農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當前,我國已經建立多個綜合農業數據庫,并且研發了許多具有實用價值的系統與軟件,例如,在農業信息網建立后。與此同時,我國各個地區與農業發展相關的網站的建立,也促進我國農業網站在世界排名位置的提升。我國農村網民也在逐漸增多,并且通過農業電商平臺得到很多收益,不僅使我國農民收入渠道增加,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但是,根據當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得知,有大部分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農民也不懂得如何利用互聯網推銷農產品,信息數據更新不及時等問題還比較多,不僅限制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價值發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民加入電子商務的積極性。
在我國對城鄉互聯網建設的過程中,大部分地區都存有農村互聯網建設比城鎮互聯網建設速度更慢、普及性更低、設施缺乏完善、重視程度不高等情況,這不僅限制了農業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也使城鄉互聯網建設距離不斷增加,導致部分地區的城鎮與農村出現農業經濟發展不協調、信息傳達不同步等情況。當前,大部分鄉鎮的農村存在著上網不方便、安裝網絡難,或是還在使用傳統的電話線商務的方法,存在光纖寬帶的覆蓋率低、上網速度慢、農村網絡差等問題。另外,由于大部分農民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對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的重要性,認為電子商務是一項投入較多、經濟收入不穩定的交易方式,在沒有充分了解電子商務的功能與運營方式時,就對電商平臺有了抵觸心理,這不僅限制了電商平臺在農村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經濟發展。此外,相關部門由于不重視互聯網在農村建設問題,在主干網絡建設中存在很多問題,上網專線并未有效進入農戶生活中。例如,在一些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的山村,人們仍舊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生活中,這不僅限制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也導致農村與鄉鎮出現經濟兩極化的局面。
在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領域產業化程度比較低,具相關研究得知,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實現農戶產業化,但是其在農戶總占比中也僅僅是30%。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作為一種特殊經濟類型,在我國多個電子商務環境中,最適合其發展的模式應該是B2B,由于其是企業對企業的發展模式,想要完全把其應用到農業發展中,就需要實現農業產業化生產的目標。但是由于當前農村農產品生產還沒有全部進入到產業化狀態中,農業產業化程度還沒有達到B2B 的要求,這不僅限制農業經濟在電子商務中的發展,也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所以,按照我國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來看,要想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其最大價值,還存在一定難度。
在電子商務中的產品,信息的展示方式都是通過文字描述、聲音講解、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可以說一種虛擬產品。想要在使農產品在電子商務中穩定發展,需要在保證其質量的同時,對其基本信息進行完善,讓購買人群能夠通過基本信息增加對農產品商品的信任值。所以,產品質量對于電子商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想要使加入到電子商務中的農產品質量得到提高,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根據行業實際發展要求制定有關規定與標準,在不斷提高市場環境質量的過程中,保證產品質量[6]。但是,由于我國在農產品標準化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這不僅不能使農產品滿足電子商務的應用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增加。例如,在雜糧產品銷售中,大部分多產品都沒有標準的銷售質量要求,不僅限制了雜糧產品在電子商務中的使用,也限制了其銷售銷售方式的發展。
在電子商務發展中,其主要是利用互聯網進行發展,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互聯網建設的程度,在不斷增加互聯網資金投入的同時,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加快農村互聯網普及的進度,讓互聯網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這不僅可以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也可以避免城鄉與農村出現信息不對等的局面。此外,我國相關政府部分也應該重視農業科技系統在電子商務中的運用,在不斷完善農業信息數據情況下,讓電子商務可以充分融入到農業發展中,這對我國農業發展與電子商務的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
農業產業化程度對于增加農民收入、農也發展、農村建設等方面都具有推動作用[7]。基于此,相關部門在制定農業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推進農業體制機制的創新。例如,農業體制機制創新、土地使用機制體制創新、農民合作社體制機制創新等,在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利用各項惠民政策鼓勵農民進入到產業化體系中,這對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相關部門要主動構建新的農業經營體系,加強組織與管理,提高農民產業化建設意識,讓每個農戶都可以參加到農業產業化生產中。最后,各個地區政府部門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中,可以利用招商引資、重點培養當地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等方式,加快產業化建設進程,讓產業化在不斷實現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的過程中,改善金融服務和融資渠道,讓其成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領頭羊,以此來帶動其他產業化的發展。
想要我國農產品在能夠在電子商務中得到創新與發展,相關工作人員要對電子商務中的農產品信息進行完善,讓每個農產品都有屬于自己的產品信息,這不僅可以讓農產品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增加其售賣渠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8]。例如,對于蔬菜產品的保鮮問題、包裝、描述問題等進行完善,在保證進入電子商務中的蔬菜符合平臺基本要求的基礎上,保證產品質量。另外,相關部門也需要增加蔬菜產品的種類,對不同種類的蔬菜信息進行完善與制定,在使不斷制定完善符合行業標準的蔬菜同時,增加蔬菜種類,讓農民可以把更多的農產品拿到電商平臺中售賣,增加其收入渠道。而且,為了保證農產品能夠在電商平臺上長久發展,相關人員也需要制定農業產品標準化監督體系,通過對種植、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方面的監督,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讓其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其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可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用,不僅使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也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完善了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所以,我國相關部門要能夠認清電子商務在農業發展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優勢,在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與基礎設施的同時,讓電子商務最大限度的推動農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