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虎
(河南省開封市金明區杏花營鎮初級中學,河南 開封 475000)
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之下,對初中美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展開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綜合人文素養進行培養。而對于以往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來說,往往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提起興趣,長此以往,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初中美術欣賞了相對乏味枯燥,這也不利于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因此,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積極運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美術課程學習興趣,這也與現階段初中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較為符合,這也使得初中美術教學取得了更為理想的效果。
在現階段的時代背景之下,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且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發揮出了理想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將多媒體設備應用到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中之后,使得美術教學模式以及內容得到了有效豐富,由于美術課程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盡量將其通過具象化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方便教師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同時也方便學生理解。而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之后,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獨特的優勢來實現對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從而使得教學情境的靈活性以及生動性得到保證,這也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教師在進行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之前還應該注意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結合現階段的美術教學資源來進行課件制作,保證課件的針對性,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流暢,也使得所設置地的美術教學情境更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例如,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書法課程教學的時候,由于其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相對繁雜,并且這一知識系統中包括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卻覺得其較為枯燥,很難長時間融入到學習氛圍中。教師在進行這一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利用多美設備為學生塑造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對網絡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利用,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與我國書法發展有關的紀錄片,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這一紀錄片,從而使學生對我國書法文化演變以及各種書法流派有大致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中華傳統書法文化產生一定敬畏之心,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于書法文化的認同感[1]。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應該注意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畫視頻來代替以往呆板枯燥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領略書法作品的藝術風貌,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更為理想。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師在對其進行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因此要針對現階段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對其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對于美術課程所涉及到的美術作品來說,往往都是以靜止的狀態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也使得學生與美術作品之間拉開了一定距離,不利于學生理解美術作品的意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應該注意盡量突破學生與美術作品之間的界限,可以嘗試通過創設表演情境的方式來將靜態化的美術作品通過更加動態化的形式展示出來,這也使得學生對美術作品有更為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有利于對學生情感以及美術學習興趣進行調動,使得學生可以從多個視角對美術學科產生新的認知。教師在進行課堂表演情境創設的時候,要注意以學生現階段的理解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美術作品的鑒賞水平。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秦朝兵馬俑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圖片以及影視資料,讓學生通過兵馬俑的具體形象來分析這些士兵的心態以及精神狀態[2]。教師可以找幾名學生到講臺上來根據自己的觀察以及理解來對兵馬俑進行模仿,有的兵馬俑表情嚴肅,手握長劍;還有的兵馬俑則眺望遠方;還有的兵馬俑則一副悲壯的神情。學生將兵馬俑的表情以及神態演示出來之后,便會對秦兵馬俑這一藝術杰作有更為深刻的認知,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作品欣賞能力。
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予以充分肯定,而將自己當作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如果還是應用傳統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往往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進行激發,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予以充分尊重。教師應該注意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美術鑒賞能力得到持續性提升[3]。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情境常設的時候,應該注意始終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考慮,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有效保證,更加有利于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是否得到體現會直接關系到最終美術課程教學效果,同時也會關系到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考慮,從而保證互動情境的整體可操作性。
現階段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推進,教師在展開美術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將其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細致的把握美術作品所傳遞的情感內核,也可以使學生美術作品欣賞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梵高《吃土豆的人》這幅美術作品鑒賞的時候,應該注意為學生準備相應的教學道具,可以通過對媒體設備向生學展示當時農民日常勞作的情景,通過形象具體的方式為學生展示這些農民的神態以及動作,這樣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得學生對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以及生活環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樣也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梵高這幅畫作的內在情感以及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教師應該注意將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作為情境創設的主要方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拉近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這樣可以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入到美術課程學習中,這樣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4]。再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蒙娜麗莎》這幅傳世畫作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現有的生活經驗對作者當時的創作心態進行分析。教師應該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通過蒙娜麗莎的微笑來體會作者當時的情緒。教師應該注意讓學生對這幅畫的意境以及情感表達方向進行開放性闡述,教師不能束縛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美術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有更加深入具體的把握,同時也使得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得到了提升[5]。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根據學生現階段的理解能力來構建起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更為自主的融入到美術課堂學習中,這也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同時,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還應該保證教學情境具有生活化特征,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意識到美術課堂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理解。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展開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將提升學生自身美術鑒賞能力作為第一目標,從而使得學生人文素養得到長期性的培養以及提升,這也更加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為學生今后美術課程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