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欽秋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山東 日照 276826)
伴隨著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到來,大家對紙質書籍的閱讀量呈現下降趨勢,更傾向于采用電子資源閱讀方式。而且,現有的閱讀空間已經無法滿足大多數讀者的需求,因此,圖書館空間再造創新研究成為目前大家所關注的最新焦點之一。為滿足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和實際應用需求,對實體空間環境進行創新改造,為大家提供更加便捷、開闊的知識交流平臺和更加舒適的休閑空間體驗感。
雖然傳統格局圖書館的條形組合結構在通風、采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其空間布局過于局限,對原有空間再造和規劃存在一定束縛性,而且國內眾多高校圖書館的空間布局、面積和建筑結構都不盡相同,所以沒有具體條例規范和標準案例可以作為參考,對原有空間再造提出較高的要求。在實施作業過程中會導致圖書館正常工作中斷或受到干擾,明顯影響圖書館的正常運營[1]。
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大家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改造圖書館實體建筑上,常忽視及時更新軟硬件設施。其中,電腦、掃描儀、打字復印機、各種日常辦公軟件、專業設計軟件等均都屬于基礎軟硬件設施。與此同時,部分圖書館對紙質書籍和電子資源的整合管理意識不到位。部分電子資源不被采納,紙質書籍與重合的電子資源不能被有效整合,這些現象對空間再造創新都存在很大影響[2]。
隨著讀者個性化需求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原有的收藏、借閱模式過于傳統,缺乏一個可以提供給讀者互動交流學習的空間場所,已無法滿足學生們多元化需求及更好地適應新型發展變化。因此,怎樣改善圖書館傳統格局,滿足學生們多元化需求是我們需要探究的問題之一。
隨著職業教育迅猛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書籍文獻儲存量持續遞增,館舍面積也需不斷擴增,但在職事業編制總人數有限,從而說明當前在編人員以無法承受圖書館工作任務量,人員配備嚴重不足。而且在圖書館原有的開放式空間下,人員環境混亂不適合大家的學習分享交流。加上原有的管理方式過于傳統,無法滿足學生們提出的合理需求,服務意識不到位,對圖書館空間再造存在一定的影響。
其一,對于空間布局的外觀設計,摒棄原有的單調設計外觀形態,突出新的主題設計理念,追求樸實無華、簡潔務實的空間布局,由內而外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面向大家。
其二,以人為本,注重讀者需求及體驗感。以讀者不同需求為主要目的,通過走訪調研、調查問卷、網絡調查等不同方式做調研工作,總結分析出大家理想化的空間需求。以讀者體驗感為目標,設計出動態、靜態兩種不同格局的空間。以往我們認為社交空間應該和學習空間分開設計,然而,當下二者通常密不可分,可以同時滿足讀者自主學習和溝通交流兩方面需求。靜態空間可滿足讀者自主學習、獨立思索的訴求;動態空間可滿足讀者互相探討、溝通交流。并設計出不同的功能體驗區,如交流共享區、休閑茶水區、學術報告區、多媒體學習區等等,優化圖書館原有的空間布局。
為滿足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樣需要升級完善圖書館軟硬件設施配置。伴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化等科技不斷興起,對各類行業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是機遇亦是挑戰。但技術創新才是升級完善圖書館軟硬件設施的關鍵因素所在。通過新設備、新技術的引入增加大學生體驗感。其一,高校圖書館合理完成個性化創造以及實踐構思并實施,開拓讀者創新思維,提高互動性,增加圖書館讀者量。
對于一站式服務平臺積極創建,針對網絡資源、館藏資源、數據庫等現有內容進行充分整合,通過遠程訪問、網絡導航以及鏈接等系列方式供讀者閱讀,對于跨數據庫操作以及跨操作平臺缺點充分改正,確保讀者對于待查找信息可以充分獲得。
通過圖書館空間創新再造打破原有的傳統格局,以交流分享為中心空間。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獲取信息的途徑來源越來越廣泛,讀者的閱讀內容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紙質書籍閱讀,還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化網絡平臺收集想要的信息。這些網絡信息即能跟得上生活節奏,又能使讀者更加輕松、快捷獲取到想要的信息,從而緩解學習及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增設各大網絡設備信息源的空間再造,來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對于圍繞空間服務而言,其對于人員服務能力、觀念均表現出較高要求。首先,圖書館應該聘請相關專業人員入職工作,并就現工作人員進行管理以及創新思維培訓。要求館員需要確保職業道德良好、信息技術專業素質較高、溝通協作能力較強以及計算機技能熟練,可充分做到以人為本,分工明確以及密切配合,確保日常服務以及管理工作可以順利完成。例如,咨詢館員對讀者提供相關設備以及軟件操作技術指導,技術人員對計算機使用指導,學科服務館員對科學研究完成指導等。確保更多信息導航以及專業資源被發現以及提供使用。其次,將傳統讀者上門服務模式向網絡信息化讀者服務進行轉變,如通過網絡通信工具或者系列平臺,將各專業學科專家和讀者進行視頻或語音在線網絡連線,從而實現為讀者提供及時答疑解惑的服務平臺。最后,于在校學生中選擇義務館員完成系列管理以及服務協助工作,要求義務館員需要具有較高信息素質,并且專業水平相對較高,為滿足讀者多元化閱讀需求提供幫助。
對于空間再造而言,其針對圖書館人力資源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做到高素質人才配置,以確保再造空間運行的順利實施。由于在編工作人員工作量顯著增加,對此為將工作緊張局面緩解,圖書館需要進行臨時工以及合同工的聘請。因此對于新增的館員而言,需要將自身服務意識以及專業性提高,在讀者研究、學習以及交流期間,能夠做到積極參與,幫助讀者面臨的實際困難做好充分解答。
以人為本是圖書館發展的終極目標,好的服務意識同等重要,讀者作為高校圖書館工作開展的重要對象,滿足廣大讀者需求是空間再造的服務宗旨,包括周到熱情的借閱體驗服務、積極主動的分享體驗服務、迅速準確的咨詢體驗服務等等,體現人文關懷,及時分析和反饋讀者體驗的意見建議,給讀者超乎預期的創新服務體驗,真正實現“讀者就是上帝”的人文服務關懷,通過科學、有效管理培訓,為服務創新以及空間再造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3]。
高校圖書館實現空間再造創新和提升完善的服務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的,它對圖書館的原有空間、服務模式及其資源配備的綜合評估有著復雜的考量,需要充分考慮到現狀及學生的不同需求。在空間再造過程中我們需總結積累經驗,提升服務創新意識,為高質量教育發展提供有利的貢獻。在實現圖書館空間再造創新目標后,不僅會為大學生創建優質的教育信息空間,而且還可以接收更好的信息化服務理念,全面提升整體的教育質量,培養大學生發掘、收集、獲取、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