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俊蘭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高職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場重大變革,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應順應轉型的趨勢,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力促進財經類專業建設、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根本性變革,從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財經類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
應用技術型人才具有多項特點。第一,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對知識的應用、串聯和積累能力強,能夠解決企業單位的實際問題;第二,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符合國家經濟建設需要,能夠適應當前經濟環境的改變。第三,富有正能量,誠實守信、認真勤奮、勇于創新,具備職業道德水平。而財經類專業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具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可以靈活地處理和分析工作單位的實際業務問題。所以,財經類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得到了眾多企業的歡迎,他們不僅了解財務管理流程、和財務核對方法技術,而且具備一定的謀劃運籌能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的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雖然發生了很大的改革,但是總體來看,仍存在較多的問題。
當前的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對學生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財經類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需要經過從理論到實踐,從初步掌握到靈活應用的過程,所以實踐教學是必須重視的一部分。許多高職院校的硬件設施配置不足,缺乏專業的實驗室與實習基地,無法滿足財經類教學的特殊要求,使得教學過程中偏重于理論傳授,缺乏實踐。
人才的培養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學和客觀的人才培養目的決定的,但是當前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培養目標缺乏自身的特色,存在這與當下社會所需環境脫節,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阻礙了教學發展。
在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專業技能和知識的靈活應用,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缺乏對稅務籌劃、資金管理、企業賬務處理等實例的講解,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經過多年校企合作,大多已實現培養一批“雙師素質”教師,組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但教學團隊除了指導學生實習外,其他方面成效并不顯著。高職院校的教師參與人才培養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并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強。教學團隊無法為財經人才培養提供更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
高等職業學校應當按照新的人才培養理念規劃職業課程的開設,根據經濟崗位的實際需要和知識結構層次,確定從事相關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制定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教育規律和操作規程,形成適合本校的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上,積極邀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教授召開人才培養示范會,特別是對課程體系的科學適用性和培訓的可行性提供指導,以期建立科學合理的綜合課程體系。在財經類職業資格認證標準的基礎上,正在開發漸進式培訓課程,一方面,實施這一方法可以通過與相關企業公司有效地進行合作,設立一個財經類人管培養管理學院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不僅可以促進企業公司招聘會計人員,同時也為企業公司提供持續的服務進行相關的培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1+X 認證體系”,將與特定的企業公司合作,為不同的社會類型的公司企業推廣“1+X 證書”,為社會培訓相關專業技能人才,促進職業培訓證書的覆蓋面。
運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與專業特點相結合,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屬于綜合性學科,發展時間短,與統計學等知識共享,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會計、管理、金融等相關知識,還需要掌握理財技術。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目標要有學校特色;學校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和特點,準確定位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滿足高等教育和行業人才培養目標所需的一般資格標準的技術技能。最后,應用技術人才的使用要滿足社會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當前社會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也將得到提高。一方面,從業者需要專業的操作技能和知識,還需要高級財務管理技能,合理規劃投資,高效融資,了解金融工具,管理資本交易,控制企業成本。正因如此,在發展專業經濟管理的背景下,職業學校應根據當地經濟形勢和企業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訓目標。
實踐教育是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框架,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職業培訓和綜合培訓。提高學生應用包括會計在內的基本技能和知識的能力,會計實務的培訓和廣泛模擬;專業培訓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理論,了解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具備相應的就業能力;包括財務會計實驗實訓、ERP 與表格實訓、金融投資項目實訓等。粗放型實訓包括學生高年級綜合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實踐與培養。
在教育內容改革的大背景下,每門課程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個標準,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要注重能夠提高學生實用性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在教學方法改革的背景下,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能訓練,廣泛運用案例、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加強數字思想、技能和能力的培養,重點引進信息和智能軟件設備。建立從會計軟件到信息系統再到智能技術應用的逐步智能金融經濟課程,加強信息管理系統和智能財務管理的使用,逐步促進智慧金融經濟人才的培養,在實施層面,可設立財務分離中心,形成綜合管理會計能力,建立智能財稅體系,培育智慧稅收能力,建立云審核體系,培養審計密集型分析能力,建立財務數據分析系統,培養財務管理能力,實現金融經濟人才的智能化培養。
高職院校應提供不同的條件,鼓勵教師取得等級資格證書,包括中級會計師證、經濟師證書,同時,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內外財經類高級班進行教學和專業技術培訓,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有潛能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在當前財務轉型的背景下,財經類人才的培養不能只注重學生對財務管理和資金的記憶,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和職業評價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