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河南省平輿縣中等職業學校,河南 駐馬店 463400)
那么如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做起:
興趣是促使人們積極探索事物,產生體驗的心理傾向,它使人產生主動性,積極性,從而開發人的智力,激發創造力。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學科,它的目的和任務是培養人們的審美力、創造力,而不只單單是培養畫家。創造力是一切發展的源泉,而興趣又是一切學習積極性的內部動力,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生活中的美比比皆是,在生活中發現美,歌頌生活,是學生創作的主要途徑。我在指導學生創作的過程中,著力強調同學們要從生活中尋找題材,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用各種方法刺激學生去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不被人注意的小情節,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較強的觀察能力,多動腦筋,便多了一分收獲。觀察與表現的能力,二者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開闊他們視野,啟發他們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自由自在地感受,體驗生活中的美,這樣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頭腦的創作素材,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想象和創造是分不開的,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想象是創造的階梯,而想象又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產生的,給學生創設一種美好的情趣,想象力必定會飛濺出來,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挖掘一切美的因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入想象氛圍只是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才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學生由于受年齡特點和知識面的局限,想象范圍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過恰當的方法去啟發、引導和點撥,就不難使學生的想象展開翅膀自由飛翔。
不少老師認為:美術課上只要讓學生依葫蘆畫瓢,畫出幾張畫,課堂不出問題就行了。其實,并非這樣簡單,學美術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輕松愉悅的環境會使人產生良好的心境,好的心情就會帶來繪畫的靈感,必然會畫出好的作品。所以我認為創設好的課堂氛圍是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課堂教學氣氛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同學合作完成,學生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學生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地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這樣的課堂氣氛才有利于學生創作意識的發展。
“贊許猶如陽光。”的確,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教學中,我既熱情鼓勵繪畫好的學生,更要想法對繪畫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鼓勵,決不能簡單的批評責備,更不能把其說得一無是處,學生的錯誤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師應滿腔熱情的給予肯定,以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欲。創造需要勇氣,需要有一定的氣氛烘托,提倡學生有創造意識,就要求老師敢于表揚標新立異的同學,尤其在評判作業時,不以干凈規矩為唯一標準,我經常設立兩個獎項:最佳制作獎和最佳創意獎。我覺得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所以在評價時要分不同標準,在創新面前,差生和好生是平等的,創新能力也是需要挖掘的,在面對差生的一點進步時,雖然在技巧方面還不夠好,但這種進步是可貴的,必須夸大并進行表揚,讓他們從一個點發展到一條線最后到整個面,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要想使課堂活躍起來,有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首先要調動學生這個主體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處于輔導地位,因勢利導輔助學生來完成創新思維的形成。教師擔負著在知識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盡可能少遇困難,少走彎路。同時,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情感上的交流影響感染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活動,教師也要以一個探求者的身份出現,對有些問題,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們一起來琢磨”。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性。
教師要培養和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創造者,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法,創造出富有個性的獨特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力爭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現代社會,發展很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獲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觀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藝術創造,教學中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