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迪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雷鋒精神的內涵,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并以雷鋒精神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革命精神?!?】其核心理念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無私奉獻。新中國成立至今,雷鋒精神深刻地影響了每一個時代的人們,熏陶教育了中國人世代以來的做人準則。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曾對雷鋒精神做出了高度評價,強調雷鋒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佳寫照,代表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任何國家、任何民族想要發展壯大,都需要堅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貫穿始終,雷鋒精神代表了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我們應當將其作為我們的民族精神堅持到底。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價值取向逐漸多元化的當今社會,雷鋒精神也不斷在實踐中發展,并且被新時代賦予了嶄新的內涵:1.積極進取的人生姿態,對生活、事業、社會充滿熱愛和美好向往,并始終以斗志昂揚的進取精神投入到生活、學習、工作中去。2.始終向善的人生境界,發揚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講奉獻,講友愛,講互助,講進步,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像雷鋒一樣,做事不求回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3.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我們國家面積大,人口多,底子薄,雖然在市場經濟發展下,物質生活比以前豐富,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雷鋒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仍需要我們大力弘揚,在漫長征途中堅持到底,從而走上未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來。
雷鋒離世已有半個世紀之久,這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可謂翻天覆地,日新月異,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長起來,逐漸成為中國建設力量的主力軍。如何以雷鋒精神在青年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的課題。
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關乎國家意識形態建設、關乎民族發展自強、關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新時期,如何做好這方面的教育工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的發展是復雜的、變幻的,如果我們不高舉意識形態領域的大旗,將會影響他們未來能否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因此,運用被新時代賦予新內涵的雷鋒精神在青年學生中間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不斷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祖國的事業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近年來,我國在全體共產黨員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以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根本,引導全體黨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這與雷鋒精神的內涵緊密契合。雷鋒的表現正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最高境界,他用一生的實際行動展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對黨和國家的熱愛,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去建設奮斗,將無私奉獻和大愛作為自己的處世準則。我們在對青年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時,應將雷鋒精神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相契合,增強青年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社會責任感,為培養國家的未來棟梁做好價值取向的引導工作。
具體措施可表現為:1.學校日常教學中,要強化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加強思想理論教育工作。我們要向學生明確,雷鋒與雷鋒精神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國家和社會主義優良制度的培養之下,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及馬列主義思想的灌溉之下出現的,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要以雷鋒精神作為我們的時代榜樣,像雷鋒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去奮斗和奉獻,從而讓自身成長為國之棟梁,為社會建設以及未來美好的事業、生活添磚加瓦。2.堅守校園文化陣地,用優秀、正能量的校園文化對青年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熏陶均是陶冶學生情操、樹立正確價值導向的最有效途徑,我們應把握好這個文化陣地,運用先進的校園文化啟迪學生,弘揚踐行雷鋒精神。例如,可依據學校歷史建立校園文化長廊,將雷鋒等弘揚時代精神的主旋律人物進行文化宣講,與時俱進、創新文化宣傳方式,應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容易引發學生共鳴。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我們必須明確,任何教育不再是關門教育,教育的開展離不開社會環境。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更要注意人性化,結合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嶄新內涵,在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具體措施可表現為:1.校園內開展師生“結對子”、“談心”活動,選取責任心強、理論素養水平高、師德高尚的黨員教師,與任教班級的青年學生定期開展談心、訪問等互動活動,對學生的認知、情感、生活、學習等行為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青年學生的個人問題,協同班主任或輔導員予以及時關注,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結合雷鋒精神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要向學生明確,坎坷不可怕,挫折不可怕,人生從來都是要經歷無數個溝坎,才能到達順利之境,要像雷鋒那樣,用樂觀的人生精神和積極向上的姿態對抗挫折。2.對待社會問題不回避,勇敢直面。由于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巨大,許多學生對社會問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影響公平的社會現象。他們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期,大部分思想不成熟,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念,而有些社會問題更加深了他們的迷茫、無措,所以黨員教師們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回避社會問題,不要不敢觸及,而是從宏觀的角度、國家發展層面,正面去引導學生的思想,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科學精神予以解答,引導學生像雷鋒一樣,培養對國家、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和向善的人生姿態。
在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實踐活動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在活動中同學們能真正了解國情,鍛煉自身能力,增長見聞,增強社會責任感。與傳統課堂教學不同,實踐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也是增強他們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途徑之一。所以我們應大力倡導運用雷鋒精神指導青年學生的實踐活動,將他們早日培養成為黨和國家、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接班人。
具體措施可表現為:1.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實習機會,開展校園內外各種別開生面的實踐活動,并將雷鋒精神踐行到底。例如安排青年學生假期走入山區、工廠、社區、機關等體驗生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日常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經驗與社會生活相關聯,了解社會、國情,透過現象觀察事物本質,培養對祖國、對社會、對民生的熱愛與關注,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鼓勵學生多參加學校、社會組織的各種公益活動、志愿者活動,以親身經歷踐行雷鋒精神,讓學生學會從“小我”轉向為“大我”,從關注個人利益到放大格局,弘揚、傳承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關注集體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從而堅定青年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文化是一個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追求,反映了整個民族的持續發展、未來走向。文化匱乏的民族,生命力也將最終走向衰竭。文化對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有著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中華民族的歷史能夠源遠流長,文化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并且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各種外來思潮、主義紛至沓來,一些反華勢力趁此機遇對高校青年學生進行分化、滲透,對我國社會主義根基造成破壞,因此我們要在雷鋒精神的助力下,占領文化思想陣地,堅決杜絕西方反華勢力對境內的滲透和破壞。
具體措施可表現如下:1.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建立青年學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平臺,利用自媒體、公眾號等輿論手段開設文化窗口,宣傳國內正能量人物報道和事跡,例如雷鋒、張桂梅等,用榜樣力量循序漸進帶動青年學生成長。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進行過于直白的理論宣講,要講人性化,挖掘優秀人物的閃光點,以點帶面,對此發揚光大。我們樹立人物標桿,切忌過于“全面”“高大”,要讓學生感受到真實可信,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這樣學生才能在內心深處有所觸動,才會循著榜樣的光亮前行。2.抵御西方反華勢力對青年學生鼓吹“普世價值觀”,試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險惡用心。在社會大變革、經濟大發展的全球一體化時代,要警惕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輸出,青年學生頭腦單純,思想不成熟,極易受到蠱惑,“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2】若長此以往,我們的國家和制度將受到嚴重威脅。學校尤其是高校要負起責任,擔當重任,以雷鋒精神從正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著重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首要地位。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點燃他們擔當起未來國之棟梁的火炬,我們要高舉雷鋒精神這面偉大旗幟,以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嶄新內涵去引領他們、帶動他們,共同構筑“中國夢”,將個人理想融進集體理想、國家理想,樹立實現共產主義的宏偉目標,為了實現未來的美好人生去努力奮斗,為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任何教育都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對待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充滿耐心與恒心,營造良好氛圍,貼近青年學生的實際生活,逐漸讓他們承擔起國家、民族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