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
(湖北省武漢市第三中學,湖北 武漢 430050)
我是2002 年畢業的王利平老師的學生小偉,目前在一家上海名企做HRM(人力資源經理)。
王老師在我心中是“接地氣的女神”,是她讓我看到當代職場女性的迷人風采:知性、優雅、責任、擔當、正能量。
高中三年,王老師不僅僅教會我知識,更教會我書本外的能力:如何個性化學習,如何面對逆境,如何面對成長……
是她,對班主任工作的傾情投入讓我見到了對事業的熱愛和拼搏的樣子;
是她,跟愛人的彼此支持和守護讓我看到了愛情、婚姻、家庭、最美好的樣子;
是她,對家庭老人的孝順,跟孩子的朋友式相處讓我看到女性為人兒女、為人母親的樣子,平凡又偉大,瑣碎卻閃光;
是的,這就是我的王老師,讓高中的我少了慌張和迷茫,多了勇氣和心安;讓高中后的我有了人生奮斗的目標和努力追求的榜樣。我現在還保存著2001 年王老師寫給我的三張手寫信,那時是鼓勵,是信心,是學習方法,現在是溫暖,是回憶,是力量,也是幸福!
十八年后的我現在事業有成、婚姻美滿、家庭幸福,我特別感謝王老師對我的引導和行為示范。
這是我參評武漢市功勛班主任時學生小偉給我的評價。
曾經的學生幸福著老師的幸福,如今的老師幸福著學生的幸福,我認為這才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最應該感到成功、最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地方!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青少年都成為幸福的人。“有靈魂的教育”不僅要將孩子培養成有用之人,還應教會他們追求幸福,將他們培養成幸福之人。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春天里偶然聞得到路邊陣陣花香,夏天里穿著鮮艷的T恤坐在海邊看得到潮起潮落,秋天里走在滿是法國梧桐的小街上散步,冬天里在飄雪的時候站在路邊吃著熱氣騰騰的烤紅薯。
教師的幸福是看見學生的進步,學生的幸福是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當學生難過的時候,有老師在后面安慰他;當學生孤單時,有老師在后面陪伴他;當學生哭泣時,有老師為他擦掉淚水;當學生失敗時,有老師鼓勵他;當學生成功時,有老師為他喝彩!
當學生內心充滿幸福,一方面可以擁有足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夠處理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了,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對生活的熱情,成為積極樂觀,充滿活力的人。所以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幸福快樂的人。
培養學生感到幸福要讓他們學會感恩。感恩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感恩老師,因為他教會我們做人做事;感恩朋友,因為他們和我們分享成長的點點滴滴;感恩學校,他為我們成長提供寬廣的平臺,不要簡單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理所當然的,要感恩生活的一切。只有感恩,內心才會充滿豐盈的美好,生活中才會快樂很多。
培養學生感到幸福要學生樹立集體意識。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心所向是成功的關鍵。俗話說:“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可見集體的力量。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體力量是不可忽視的。碰見重大困難的時候,發揮集體的力量,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幸福。
培養學生感到幸福要讓學生樂于助人。樂于助人,是中國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給予的幫助。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雷鋒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是樂于助人的精神。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會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幸福。
我們要加強珍惜生命、珍愛生活、珍視生存的“三生”教育,鍛煉學生生存意志,教會學生生活技能,獲得生命動力。
下面我將從幾個小的方面入手講述我是如何指引學生走向幸福人生的:
培訓孩子們當地震、火災等災難到來時,知道如何逃生。學校每學期都會請專業人士來我們學校給學生進行消防演練、地震逃生、緊急救援、緊急疏散等。用實際行動進行“生命教育”。教育學生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珍愛生命,從點滴做起!
我要求在寒暑假期間,學生要學會做飯菜、洗衣服,幫家里分擔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和家人增進溝通、加強理解、增加磨合,使學生更加尊重家人,使家人更加理解學生。同時在勞動中也可以養成好的收納習慣,培養做事的條理性,高效性(學會十個指頭彈奏),產生大智慧。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自律自強的習慣才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加懂得感恩。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往往和正在更年期的父母因一句話不合適,就會和家長聊不下去,甚至引起爭執,大打出手。家長也常打電話求助于我,我在中間充當了潤滑劑,教育學生學會善待老人,用同理心去理解更年期父母的言行。同時,對叛逆嚴重的學生給予厚愛和實質性的幫助,把他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中來,讓他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找準一切機會表揚,使學生每天都幸福得無脾氣可發,這樣緩解了家庭的矛盾沖突,使學生加速度過青春期的叛逆期。
我要求學生們要多讀書、讀好書、終身與書籍做朋友。讓孩子們知道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學生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幸福感不僅是從物質上可以獲得,還可以從知識上、從學習閱讀中獲得。
2015 屆,班上有個名叫小姜的學生,他的父親因心臟病要做心臟搭橋手術,于是,他媽媽將家里的車子、房子都變賣了。我觀察到了孩子的心理變化,也知道到了他的后顧之憂,為了解除他的心病,給他講了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因白血病很早就離開了我們,我是在老師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向成功),并鼓勵他要堅強、要有擔當,并承諾今后王老師一定會幫助他(物質上,精神上),要求他一定認真學習,將來才有能力為家里分憂解難。當年他如愿考入了國防科技大學。我也一直履行著我的承諾。現在小姜同學已經長成了一個成熟穩健、扛得住打擊,經受得住挫折的男子漢了!他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思想品德優秀,已被保送到國防科技大學讀研了。全家人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學校每學期伊始,都要求我們統計班上:特優壓力偏大的學生;單親離異缺乏關愛的學生;隨遷自卑不合群的學生;行為偏常的學生。對待不同的學生,我們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要用同理心、愛心、耐心;用陪伴、付出、懷柔感化學生,使學生能感受到他不是孤軍奮戰,不是無人關心,不是沒人疼沒人愛,不是沒有價值,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火焰”,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值得尊重的個體。
2020 年的上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師生只能隔著屏幕交流!交流思想,交流學習中的困惑。剛好在最困難的時期又遇上了最難的章節,尤其是化學,學的是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抽象難理解,許多同學因為沒有跟上網課的節奏,成績的下滑使心態發生了變化,思想上產生了偏差,無法接受當下的現實,一時犯糊涂,想做出極端的行為。幸好發現得及時并做了早期干預,才避免了一些悲劇的發生!我班上的微微同學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當時孩子的媽媽打電話求助于我,我憑著多年當班主任的直覺,體會到父母親的無奈,心疼著孩子的無助。不顧嚴峻的疫情,毫不猶豫地直奔微微家,當時,孩子哭了!絕望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絲希望,希望老師能救救她!我深刻剖析了孩子的心理(一直很優秀的學生無法接受失敗的自己),并且當場決定(沒有考慮疫情的影響也來不及跟家人商量)把微微接到我家里上網課,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時為她答疑解惑,微微爽快地答應了,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就這樣,微微同學一直跟著我學習、生活直到學校復課!目前,微微慢慢找回了自信,對前方的路充滿期待,有計劃,有安排,充實地過著每一天。
人生是否幸福,或許有很多的衡量標準,而身心健康永遠被列在第一位。沒有了健全的體魄和飽滿的精神,人生的色彩雖然依然燦爛,但幸福感的獲得難度會大得多。
衡水一中的跑操是天下第一操。衡中人跑出了健康,跑出了整齊,跑出了毅力。跑出了好習慣,跑出了優秀品質。越是忙碌的學習越是要有好身體做支撐。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競走,游泳,武術等項目都是學生可以隨時開展的,只要我們有認識,有計劃,有目的,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在學生中貫穿下去。把體育精神:更高、更快、更強;用拼搏和進取;永不放棄、永不氣餒、永不低頭等精神帶到生活和學習中去,學好扎實的基本功,為將來的幸福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們作為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引導的學生們建立正確的幸福觀、獲得滿滿的幸福感。我們要助力學生們度過活力四射的青春期,引導孩子們走上正確的幸福的軌道,圓滿地送達大學的彼岸。
我們建立和諧社會要求所有公民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和諧相處,這就要求學生們要有正確的幸福觀和正確的人生目標!確保孩子們身心健康、有幸福的獲得感,要使學生們具備一個社會人應有的品質:感恩、孝順、有擔當。讓孩子們因奉獻而感到幸福、因付出而感到收獲,讓孩子們幸福而快樂地生活、工作。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今年是教育“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明年我國將開始實施教育“十四五”規劃。教育部在2020 年9 月29 日有關教育“十四五”規劃的最新回應中的第一條就是: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我作為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愿為學生們做引路人,愿意助力孩子們在高中時期樹立 正確的人生觀、走上幸福的人生康莊大道!
為祖國培育德才兼備的人才,引導學生們建立幸福人生的過程中,我愿意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孩子們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我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