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兵
(貴州省甕安第二中學,貴州 甕安 550400)
面對最新高考要求,首先要樹立三個基本觀點:要強化基礎,教學要回歸課標和教材;要注重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加強學以致用;增強模考試題的靈活性,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總之就是先以課標和教材夯實學生學科基礎,然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組織關鍵能力培養及應試能力的訓練。讓學生養成“將平時當作考試,將考試當作平時”的良好心態。
新高考物理學科加強了基礎實驗的考查,體現考教銜接,意在引導中學教學認真開展基礎性實驗,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實驗能力。實驗教學本身是物理學科的一個重要項目,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物理課程當中的許多知識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經過論證而得出的。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學生探索真理、探索科學的過程,正是憑借著這種物理學科自帶的神秘感,才能吸引眾多科學家為此竭心盡力。對于實驗部分的考驗側重點在于學生對于學科性質的把握上,也就是強調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實際上,學生在平時能夠進行實驗探究的機會少之又少,大都是將理論知識、實驗結果直接拿來使用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例如,在復習《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重溫實驗過程。其實到了備考階段,學生的應試能力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卻很容易在一些細枝末節之處出現疏漏。考慮到這一點,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從最初的基礎知識重溫起來,聯系自己現在所學的知識,學生一定會有新的收獲。“加速度”是高中生接觸物理學科所學習的最早內容之一,經過長期的接觸,相信他們一定有了新的發現,以前所不熟悉的內容也會豁然開朗,幡然醒悟。這樣一來,通過重視實驗教學的開展,學生對于實驗系統的領悟會更加深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
新高考試題明確體現強化基礎,教學要回歸課標和教材;要注重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加強學以致用;增強試題的靈活性,培養學生關鍵能力。要想在新高考中取得成績,高中學物理教學必須關注高考試題的變化和意圖,切實落實高考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有計劃地適當循環復習教學,夯實學科基礎。逐漸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在高三復習階段,可以考慮這樣的安排:對于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特別是二本邊緣生,高三上學期都應該以教材為綱領,引領學生學習教材,夯實學科基礎,構建完整的學科體系,總結常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具體做法是,每一節課定一個教學目標,有計劃的學習教材并且做有針對性的習題。完成一個章節要檢測學習效果,做到節節清,單元清,全力為綜合運用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到了高三下學期,主要是模塊綜合訓練和考試技能訓練,提高綜合能力和應試技巧。不多總結考試經驗,做好查缺補漏工作,力爭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模擬測驗是學生鍛煉自身應試技能,調整備考策略的有效途徑。如果學生始終只是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灌輸,但是卻沒有機會來應用知識,找一個機會來強化自己的應試技能,長此以往,學生在進行考試時,就會顯得倉皇失措,他們對于時間的把控也不到位,這不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在班內定時組織模擬測驗,讓學生習慣這種考試的氛圍。等學生逐漸養成了習慣以后,到了正式考試,他們便能夠較好地把握自己的做題節奏,顯得游刃有余。因此,教師可以定時組織模擬測驗,讓學生能夠增強對于考試的自信心,從而強化學生的應試策略。
例如,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節奏和備考進度,每次完成一部分內容的復習,就可以在班內組織一次測驗,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為了應對新高考,教師要研究考試的題型,出題的角度,將學生的思維與出題人的思路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少走彎路。考前的模擬測試是學生調整心態,找到自己備考策略的有效環節。學生應該學會從各種測試和考查中查缺補漏,找到自己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且及時進行調整和補救。這樣一來,通過定時組織模擬測驗,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應試策略,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應試技能。
學生在整個備考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是非常多的,并且還伴隨著一些測驗、練習,更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學生因此也收獲到了很多的經驗教訓。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手頭上所做過的每一道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更要好好珍惜,好好利用起來。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由于種種原因,學生難免會產生紕漏,他們很有可能會出現“錯題再錯”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理解不到位,邏輯不清晰。為了讓學生能夠減少錯誤重犯的現象,教師就要鼓勵他們建立錯題集,自覺梳理所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積累所學知識與錯題,自覺進行查缺補漏,教師也可以按照進行檢查。
學生的錯題來源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考試中出現的錯題,學生收藏好每次考試的試卷,標注好錯題。當他們將錯題積累下來,并且進行重做,那么便是對題目的再次重溫。一方面,學生要弄清自己出錯的原因,究竟是因為粗心還是有什么其他的因素。另一方面,學生要將正確的步驟和思路記錄下來,并且再次進行反思,為什么自己當初沒有想到?是理解太淺顯還是思維受限了?為了督促學生繼續將積累錯題的良好習慣保持下去,教師就需要定時的進行檢查、抽查,這樣才會提高學生對此的重視程度。這樣一來,通過積累所學知識與錯題,學生能夠自覺進行查缺補漏。
信息技術教學是如今十分熱門的一個領域,它賦予了教學新的生機與活力,給教師提供了更多開展教學的途徑和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教師要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的應用,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很難有機會能夠進行放松,長期在一種高壓的狀態之下,學習興趣和動力難免都會受到影響。再從物理學科的特點來看,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難度,在新高考的加持之下,難度更加顯著,表現為題型多變、復雜,考查點偏細節,很多都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復習《機械能守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教學內容,帶給學生良好的視覺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所獨有的樂趣。教師可以通過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等的組合來向學生展示機械能是如何“守恒”的。有了這樣動態的效果展示,學生對此的印象會更加深刻,也更能夠理解一些物理學的竅門。這樣一來,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教師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對學生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新高考不僅是對學生的考驗,同時也是對教師的考驗,是判斷教師能夠跟得上教學潮流的標準。教師不能夠在這種形勢之下故步自封,堅持傳統的一套教學模式,這很容易落伍。在任何時候,教師都應該做好學習的準備,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物理學科的難度眾所周知,教師本身也正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自己專業發展的。因此,教師可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我,探索備考新路徑。
例如,教師可以珍惜參與教學培訓的機會,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備考策略,根據大方向,做出相應的調整。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行觀摩活動,參與到優質課、公開課的講評過程之中,了解當前的教學潮流,了解學生的備考心態。此外,教師還需要進行教學反思,記錄下來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師要本著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的心態,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艱難險阻。這樣一來,通過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有利于教師探索備考新路徑,迎合了新高考理念。
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學科的備考策略應該基于學生自身出發,結合考試要求,做出合理選擇。其一,開展好物理基礎性實驗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實驗能力。其二,扎實做好課標“導向”和以教材“教”強化基礎。其三,定時組織模擬測驗,強化學生的應試策略。其四,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并充分利用錯題,自覺進行查缺補漏。其五,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在班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六,教師可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參與教學研討和培訓,繼續探索備考新路徑,以應對新形勢、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