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杰 劉妍
(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90)
奧運會以“更高”“更快”“更強”為價值旨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舉辦奧運會是彰顯一國經濟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重要體現。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志愿者如何以扎實的服務能力為八方來客開展服務必將成為影響冬奧會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志愿者服務以英語技能服務為基礎,作為一項世界性體育盛會,基于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加之冰雪運動危險性較大,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較大,離不開醫護志愿者服務的參與,醫學院校志愿者因具有良好的醫療服務技能,實已成為冬奧會志愿服務的重要力量。[1]然而,相比于醫療服務技能,醫護志愿者的英語服務技能略顯單薄,對此,如何針對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的短板,通過具體的方式來提升英語服務技能,成為當前提高英語服務質量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對于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醫護志愿者既有來自于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又有開展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從醫護志愿者人群的英語服務技能來看,短板較為明顯,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僅能維持日常生活用語的溝通和交流。2022 年北京冬奧會作為一項專業性的冰雪運動賽事,共設 7 個大項、15 個分項、109 個小項,不同項目具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專業術語,要求醫護志愿者要對不同項目的背景知識要了解,并能對此進行簡單交流,這對提高醫護服務質量直接相關。調查顯示,由于冰雪運動在我國起步較晚,醫護志愿者參與冰雪運動的機會并不多,導致對諸如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兩項、越野滑雪、北歐兩項、雪車、鋼架雪車、雪橇等相關冰雪運動的專業術語、運動過程身體不同部位的發力狀況等了解甚少。事實上,“快”是冰雪運動主要特征,而由于“快”,運動員受傷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以雪上項目“三劍客”(雪車、雪橇、鋼架雪車)為例,三項運動的最快時速達到135 公里以上,極易出現意外狀況,一旦出現意外,要求醫護志愿者要快速趕到現場,爭取“黃金救援時間”,此時,為了解傷員的具體情況,醫護志愿者必須要掌握運動應急、醫療急救等英語專業知識,當然,醫護志愿者還需要了解跨文化知識,譬如:文化背景、表達方式、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才能確保順暢交流,完成傷員評估、急救和轉運等工作。然而,從醫護志愿者現有的英語服務技能和能力來看,與專業化、職業化英語服務技能要求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何增強跨文化交流,如何增強醫護志愿服務的專業性,對英語志愿服務帶來較大挑戰。
相比于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具有一些特殊的特點,譬如:競技項目的高危性、場地要求的特殊性、氣候條件的高標準性等,對運動員的安全提出較大挑戰,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意外事件。[2]無疑,安全性是體育賽事舉辦必須堅持的根本底線,那么,對于醫護志愿者而言,不僅要具備醫療服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必須具備醫療救援的相關語言服務技能,以展現中國智慧、彰顯中國氣派,實現專業技能服務與英語交流服務的有效融合,不斷增強醫護服務的效果。因此,針對當前醫護志愿者在英語服務技能方面存在的短板,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聚焦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針對北京冬奧會醫護志愿服務的差異化,可以將醫護志愿者按照專業技能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大小,利用“四象限法”,對醫護志愿者進行類別化分類,以確保在醫護志愿服務中進行人員配給。“四個象限”的第一象限為“醫療專業技能和英語綜合能力突出”、第二象限為“醫療專業技能好,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一般”、第三象限為“醫療專業技能一般,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一般”、第四象限為“醫療專業技能一般,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好”。在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提升的實踐中,教師應按照“四象限法”的人員分類,對不同區域的醫護志愿者進行類別化教學,制定與不同層次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提高相匹配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突出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提升教學的層次化、差異化,以增強培訓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在教學培訓中,要堅持“互聯網+培訓”的理念,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嵌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對冬奧會所涉及的運動項目的文化背景、醫療救護知識、不同國別運動員的價值觀、語言表達方式等進行整合、挖掘和梳理,制作模塊化教學資源,以碎片化信息資源(慕課、微課等)形式推送到醫護英語服務技能教學平臺,以便供醫護志愿者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短板等進行自主化、選擇性學習,不斷提升醫護志愿英語服務技能學習的效果。
教學內容是增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托。提高北京冬奧會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整合教學內容顯得極為重要。教學內容整合要堅持適應性、實用性、應用性為原則,對冬奧會各個運動項目、運動員的文化背景、語言表達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等內容進行模塊化整合,以提高文化知識、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為基礎,突出跨文化意識,規避“中華文化失語”的現象,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教學內容開發模式,開發出與醫護志愿者實際服務內容相匹配的教學內容,形成教學內容菜單,對冬奧會所需的各種英語技能進行教學內容挖掘、梳理和整合,突出英語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將教學內容區分為語言文化模塊和語言技能模塊,引導醫護志愿者獲得扎實的理論知識、良好的文化意識、正確的文化策略和過硬的調適能力等,引導醫護志愿者對中西文化在價值觀、社會習俗、人文歷史、藝術哲學等方面差異的認知并做出正確的評價,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北京冬奧會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培訓要堅持創新教學模式,規避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單一教學模式,導致醫護志愿者不愿學、不愿聽、學不好。要堅持以醫護志愿者的英語服務技能提高訴求為中心,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方能提升教學的效果。無疑,醫護志愿者英語兼具雙重屬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要求教學過程堅持從工具性和人文性出發,既要提升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又要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那么,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建立健全多維、互助、互動的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實踐出真知,要堅持行動導向、任務驅動、情景模擬、仿真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模式,將醫護志愿者以5-8 人為以小組的方式分為若干個小組,將冬奧會醫護救治進行模塊化區分,劃分為若干個任務、設置不同的場景、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等,引導醫護志愿者根據不同的任務、不同的場景等去實踐、去探索、去交流、去互動,并將所需、所學英語服務技能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來,以認知自身的不足,確定改進的方向,針對各自崗位在實際場景中運用并解決英語服務中遇到的問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發醫護志愿者學習英語服務技能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學中研、研中創”。事實上,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根本目標。創新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教學模式,即是通過實踐的方式、體驗的方式強化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運用,以獲取有針對性的系統訓練和專業指導,突出實踐對英語服務技能提高的引領,最終達成教育效果。
科學的評價對于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教學質量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必須要堅持動態化、多維化、多角度化的評價方式,在教學中,要強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實踐教學等理念,并在此過程中開展對學生的動態化教學評價,以評促教、以教促改。譬如:在小組任務式教學環節,根據小組學習成果展示、小組組員任務完成情況、小組組員角色扮演情況等,在課堂中實施生生評價、師生評價,讓不同小組的組員對本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評價,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對小組的醫護專業技能完成情況、英語服務技能展示情況等進行綜合性、過程性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學改進的方式,及時將評價情況推送給學生個人,以幫助其明確英語服務技能提升的方向,精準反映學生成才情況,系統反映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同時,注重對醫護志愿者開展總結性評價,即在完成本門課程之后,開展總結性考試,突出英語知識、醫護志愿英語服務技能、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以達到檢驗教學的效果。
總之,北京冬奧會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對提高賽事服務質量、展現中國風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針對醫護工作者在英語服務技能方面的短板,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安全性為根本底線,以醫護志愿者英語服務技能提升需求為主線,利用四象限法,確立差異化優勢;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實踐式教學;優化評價方式,堅持多維式評價。唯有如此,才能達到英語服務能力提升與專業技能發展同向同行,協同發力,展現醫護志愿服務的標準化和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