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嬌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山東 淄博 256414)
2021 年1 月17 日晚,山東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楊東奇在會上強調,要緊盯重點任務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推動重點幫扶區域鄉村全面振興,持續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多渠道促進穩崗就業,探索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要聚焦工作舉措、幫扶政策、機構隊伍等關鍵環節,平穩有序推動有效銜接,實現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轉換。[1]
1921 年春,濟南成為全國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地區之一,是山東共產黨組織的發祥地。1921 年中共一大召開,黨的先驅者在上海和浙江嘉興南湖點燃了共產主義火炬。這其中包括兩名山東的黨代表—王盡美和鄧恩銘。兩人對于山東共產黨組織創建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在各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歷史性成就,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我們戰勝疫情,我們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我們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表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我們抵制拒絕新疆棉的品牌方等等,這些足以說明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百年前的中國,我們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讓新冠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我們為世界共同繁榮和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百年來山東省已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2007 年以來經濟總量居全國第3 位。“十三五”時期,全省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日益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省定標準以下貧困人口全部提前脫貧,糧食年產量穩定在一千億斤以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實現重要進展。[2]
擺脫貧困,是千百年來無數中國人為之不懈奮斗的理想。作為中國東部沿海大省,山東亦譜寫了戰貧斗困的奮進之歌,貢獻了合力攻堅的山東力量。[3]在黨成立百年之際,山東省在各方面也交出美麗答卷,尤其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今年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山東省41 人(含追授)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32 個集體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18 年6 月12 日至14 日,習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期間,對山東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了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的努力方向。在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指示下,山東省對準“黃河灘”“沂蒙山”和“老病殘”,精準發力、精準施策。黃河灘區的老百姓祖輩世代與黃河為鄰,每發生一次洪澇災害都可能使黃河灘區人民致貧、返貧,因此,山東省委省政府對黃河灘區的脫貧工作高度重視,2017 年,啟動對黃河灘區居民的遷建工程,決心在三年內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遷建任務,給60 萬灘區群眾一個“安穩的家”。目前為止,山東省內投資規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優的群眾安置工程--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任務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圍繞保障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推動灘區遷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障群眾安居樂業。
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山東省五年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56萬個,總投資315億元,累計實現扶貧收益32.7億元;全省3437 家扶貧車間,累計吸納7.1 萬貧困人口就業;建立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87.3萬人次,有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充分調動起貧困群眾依靠自身能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累計培訓貧困勞動力44.3 萬人次,年均幫助40 多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務工就業。2018 年,山東省脫貧攻堅任務基本完成,2019 年以來,山東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持續強化精準幫扶政策落實,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特別是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和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為我省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三年前山東省臨邑縣前楊村還是個省定貧困村,年輕人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村組織建設薄弱,而今立足鄉村旅游產業,這里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鄉親們也邁向了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2018年在駐村書記的帶領下,修路打井、美化村居,村里“柴草堆”“糞堆”“磚瓦堆”三大堆不見了,生活污水實現集中處理,借助交通區位優勢,打造鄉村旅游業,加入拓展運動、馬術體驗等新鮮元素,還依托紅色文化、歷史典故打造鄉村記憶館,改造村社民居做成精品民宿、時光旅舍。
2021 年2 月24 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十四五”時期,山東省在鄉村振興方面將重點圍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一是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工作。堅持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堅持遵循客觀規律、依規有序開展,把握好工作的時度效。二是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期間,通過啟動實施一批重大建設工程,把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電、路、氣、住房、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三是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更大力度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把老百姓最需要辦的事情解決好。四是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工作,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和美麗庭院建設,到2025 年,累計建成5000 個以上省級美麗鄉村。五是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推動縣級垃圾處理、供氣供電、道路客運等網絡向中心鎮和城郊延伸,推動供水、污水處理管網向城市周邊地區延伸,在鄉鎮政府駐地重點建設一批郵政快遞中轉、集中供水、污水處理、環境衛生等設施,通過微管網、服務圈向村莊覆蓋,逐步實現縣鄉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山東省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轉換,將開啟黨百年奮斗新征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道路上,咬定“走在前列”目標定位不動搖不放松,以實際行動打造齊魯樣板,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山東篇章。
百年奮斗路中,黨帶領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帶領我們走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山東省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具備了堅實基礎和優勢條件,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鄉村發展仍存在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但我堅信在黨中央的正確帶領下,山東省必將創造新的輝煌,續寫百年奮斗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