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8-5042-2003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理論已經成為了我國長期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理論的引領,只有不斷地對創新理論進行更新,才能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該文通過對文化產業的內涵以及文化產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4種創新理論對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提出一些新的發展方針建議,推動文化產業和創新理論的有效融合,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創新方式,讓創新理論在文化產業實踐中發揮其引領作用。
關鍵詞:文化產業? ?創新理論? ?發展? ?引領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9(a)-0165-03
Research on the Leading Role of Innovative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ZHANG Yuan1,2
(1.School of Ar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Yongkang Zhangyuan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Studio, Yongkang, Zhejiang Province, 321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novation theory has becom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hina's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on theory, only by constantly updating innovation theory ca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be promot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proposes some new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four innovation theor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theory, provide new ideas and innovation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let the innovation theory play its leading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y; Innovative theory; Development; Leading role
1?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1.1 城市化進程對文化傳承具有破壞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上千年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阻礙。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而目前來說這種文化環境正在逐漸消失。
1.2 部分傳統文化沒有人傳承者
目前,大部分傳統文化的技藝都在逐漸地消失,大量的傳統音樂、文學、技術等文化資源都沒有人可以繼承,使得文化產業的資源也有所欠缺。一些文化的繼承需要繼承者具備強勁準確的記憶力、長久學習的決心、熟練掌握相關技法技巧等,由于學習中枯燥無味,大部分人都中途放棄,使老一輩的傳統文化無人繼承,為文化技藝的傳承和傳播帶去了困難。
1.3 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矛盾
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存在部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沒有實質性作用的情況。第一,部分傳統文化產品目前在市場上的需求不高,使文化傳承人不能獲得相應的生活報酬,導致最終只能放棄或者轉行;第二,大量機器生產的產品冒充文化手工產品,形成惡性的競爭鏈條,而大部分傳統文化產品價格比較昂貴,沒有進行創新革新,還在走以前的經營模式老路,很難實現文化產業的發展。
2? 創新理論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引領策略
2.1 利用開放式創新方式,引領文化產業發展
早在2003年,就有美國加州大學的哈斯商學院提出了“開放式創新”的理論。它是在創新知識以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創新模式,主要內容包含有經濟規模、交易成本、競爭關系、資本依賴、政府支持政策等理論。開放式創新可以引領文化產業對傳統封閉的經營模式進行創新式的開放,調動外部力量的創新能力。在開放式創新的理論下,文化產業在未來發展技術和產品時,可以像采用內部研究能力一樣借助外來的研究能力,推動文化產業結合自身的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進行有機融合,促進文化產業市場的創新新模式。在文化產業中,不管是出版、文物、影視等文化方面的產業,都屬于重要的知識輸出渠道。而文化產業本身也是一種知識輸出的過程。首先表現在一些企業的技術輸出為文化產業獲得了一些新的獲利渠道,比如: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可以有效地推動移動端短視頻和信息資訊成為可以盈利的熱點。其次,輸出的企業在進行信息流動的過程中,同時也可以給文化產業注入一些外部信息,給文化產業創新提供新的條件,比如:公眾平臺對知識傳送的區域、時間的開放性越高,大眾參與文化產業的積極和范圍也就越來越便捷,這樣可以促進文化產品和受眾之間形成緊密聯系,形成互動溝通,從而推動虛擬線上博物館、虛擬文化產品等采用文化的形式得以展現[1]。
2.2 利用用戶創新方式,引領文化產業發展
用戶創新理論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學院馮·希普爾提出的一種創新理論體系,它主要是指由消費者和用戶終端發展的創新。文化產品是為滿足廣大消費者而產生的,用戶創新將與制造商一起對文化產品進行創新,其主要目的在于可以更好地對產品進行改良,實現產品的使用價值,而創新的主體是由制造商、供應商、用戶三者結合而形成的創新來源,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消費環境和方式[2]。用戶創新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對知識儲備進行補充,對文化產業市場進行了解,對產品方案進行更加適應于用戶的改良,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和創新效率,同時也大大地降低了市場經濟風險。當前,用戶創新提出了要對用戶進行科學的分類,如專業用戶、業余用戶、領先用戶等,同時也重視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增強用戶的粘連性,深入挖掘用戶的創新能力和激情。文化產業的實體產品,不但可以滿足用戶使用價值的需求,還能成為一種文化體驗。因此,用戶創新可以引領文化產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3]。
2.3 利用包容式創新方式,引領文化產業發展
包容式創新理念是由亞洲開發銀行在2007年提出的概念,其主要強調在機會平等的基礎上,讓經濟增長可以使廣大民眾得以惠及。其創新成果也需要面向全社會,這也要求了創新成果比較具有多元化、多樣性的價值,在產業發展中也要注重對貧困人群需求的關注力度,這樣才能促進社會包容式的發展,接納性更強。在社會經濟市場中,文化產業的需求明顯與其他類型的市場不同,它具有特點的受眾群體需求和文化環境。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文化產品本身和產品的價格是影響消費者的主要因素[4]。從文化產品的角度上來看,由于一部分消費者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內容不太了解,其抽象思維程度達不到一定的水平,就導致一方需要對其進行具體形象化傳達,使文化產品的受眾范圍有所縮減,需要依托于消費者的口碑來進行宣傳。部分文化產業對于出版物、文化旅游、文物產品等的需求并不高,但是對形象設計、文化產品包裝的需求還是比較高的。從文化市場上來看,文化產品缺乏信息平臺和公共設施平臺,本地文化已經有了固定的形式,新的創新模式難以進入本地。而包容式的創新模式恰好可以有效地融入多元化的文化產業[5]。
2.4 利用責任式創新方式,引領文化產業發展
責任式創新是由歐盟委員會學者提出的,主要強調了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對社會負責,滿足社會倫理道德。責任式創新的目的是鼓勵創新的成果,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責任制創新是一種矛盾的概念,它主要體現了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與此同時,也注重對市場產品和流程的關注,責任普遍具有多義性,并且與創新成果的道德理論具有關聯性,也是對創新的一種限制。隨著全球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推行科技創新,創新成果給社會環境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改變和挑戰。如何讓創新成果不具備傷害性,同時讓創新成果具有人性化的特點都是產業發展創新所要考慮到的問題。在文化產業中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責任式創新主要針對于文化載體和文化創新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對社會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可以借助文化載體創新作為文化輸出的工具,形成不良的循環節奏。在線上出版行業中,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出版物的內容有更多的形式進行傳播和呈現,這就導致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工藝作品、音樂作品、美術作品等出現被廉價盜版和復制的問題,在文化產業中造成了惡性競爭。要確保數字化文化產品健康、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確保對數字化文化產品知識產權的維護,維護生產者文化內容創新的基本利益和權利,加強責任式創新的宣傳力度,引領文化產業邁向新里程[6]。
3? 結語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和對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都有所提升,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一直呈上升趨勢在發展壯大。創新理論作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也是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指南。文化產業的創新目前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它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類文化和智慧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新業態利益增長提供新的創新模式,而創新理論的發展也可以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和渠道。
參考文獻
[1] 曾灼三.區域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探索[J].長江叢刊,2020(7):91,93.
[2] 袁學麗.眾創時代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工業設計,2017(1):129-130.
[3] 蔡后界.集群視角下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8(5):
105-108.
[4] 鄧晨光,張菁菁.“互聯網+”時代中國文化產業新發展[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51-59.
[5] 張祝平.互聯網時代傳統文化產業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以汝瓷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1(3):102-109.
[6] 張祝平.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文化產業傳承與創新發展問題研究——以汝瓷為例[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9(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