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樊潔
人物簡介
劉存福,現任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東岔小紅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兼任天水市農技協常務副理事長、甘肅農技協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農技協中藥材專委副主任委員。2001 年被評為“2000 年度北道區青年星火帶頭人”“2000年度天水市優秀青年星火帶頭人”;2016 年被麥積區委區政府評為“鄉土人才”;2017 年被評為麥積區勞動模范;2018年榮獲麥積區科技進步三等獎,被麥積區人民政府聘為第七批科技特派員。
秦嶺山腳下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天水市麥積區東岔鎮龍鳳村。近年來,龍鳳村立足當地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適宜的氣候條件,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探索中藥材種植產業,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帶動了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有效促進了現代高效農業發展。
龍鳳村的發展,離不開一個人的辛勤付出,他就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東岔小紅珠中藥材協會副會長劉存福。
2003 年以前,劉存福是龍鳳村主任,后生計出現了問題,向鄉黨委遞交了辭職申請外出打工。在外多年,多地輾轉。2013 年,劉存福帶著自己在外務工十多年掙的辛苦錢和一身干勁回到了龍鳳村,開始琢磨著流轉土地試種秦嶺山脈道地中藥材。為穩妥起見,他聯系附近村的幾個想干事的村民一起成立了東岔小紅珠合作社,在東岔鎮大溝里村流轉20 多畝土地,先對重樓、白及等秦嶺山脈道地野生中藥材進行馴化,對北五味子進行引種試驗。經過幾年努力,中藥材立體種植試驗取得成功后,他決定帶著村民們一起致富。
劉存福通過打造“秦嶺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示范推廣基地”帶動脫貧攻堅,以發展中藥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精準實施。在他的帶領下,龍鳳村土地入股71 戶120 畝,其中貧困戶35 戶,戶均年收入850元;資金入股11戶22萬元,年均分紅2 000元/戶;常年入園務工23 戶25 人(其中貧困戶12 人),年均收入6 500元/人。
東岔小紅珠合作社成立后,藥材銷售鏈條建立起來了,但當時大部分村民并不懂怎樣種植藥材。2016年4月,時任東岔鎮龍鳳村黨支部書記、小紅珠合作社理事長的劉存福又聯合胡志明、剡王喜等十三人發起成立了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東岔小紅珠中藥材協會,以合作社和“科普小院”為平臺,先后采取獨立辦班或與有關部門聯合辦班等方式,在麥積區的東岔鎮、五龍鎮、新陽鎮、麥積鎮、利橋鎮、黨川鎮、琥珀鎮等地舉辦培訓班。近年來,舉行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藥材技能提升培訓班17期,共計培訓1 040人。此外,還在“秦嶺道地藥材示范推廣基地”實地培訓周邊的甘肅天水地區及陜西寶雞地區從事中藥材種植的藥農2 460余人次。天水市麥積區東岔小紅珠中藥材協會于2020年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甘肅省農技協助力精準扶貧先進集體”。
近年來,劉存福以“甘肅省天水野生藥材馴化繁育科普小院”為平臺,聯合天水市麥積區農業局、天水市農科所、甘肅省林業職業學院、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分校的學者和專家劉佩、張寶田、高強、張海周、賀麗萍等成立“科技志愿服務隊”為龍鳳村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讓村民們對依靠種植中藥材致富更有信心。
下一步,劉存福準備建一個中藥材加工基地,延長產業鏈條,提升中藥材附加值,讓村民們辛苦種的中藥材能有更好的收益,讓中藥材真正成為帶動增收致富的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