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燕
(廣州市食品檢驗所,廣東廣州 511400)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物質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日常生活必需品質量和安全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近幾年來食品安全質量不合格問題屢見不鮮,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威脅。食品供應鏈和食品產業鏈結構比較復雜,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和監督的難度。食品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是導致食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
建立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是為食品質量安全提供基礎保障,也是必要的保障。食品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不同主體若沒有協調的、長久的關系為合作的基本前提,始終堅持獨立為營,為最求利潤偷工減料和降低要求,會對食品供應鏈穩定和安全的運行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1]。因此提高食品供應鏈運行的穩定性和健康性,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食品質量和安全不僅被人們所關注,也是社會話題關注的焦點。鑒于此,相關的食品質檢部門或監督部門應加強對食品質量的及監督和管理的力度,針對不同性質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解決措施。但在少數食品成分中,還存在激素或添加劑分量過高的現象,相關部門的食品質量檢測工作達不到相應的標準或要求。在食品供應鏈的各個工序環節存在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威脅,也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相關部門需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事后監管的方式進行創新,建立信息預警系統和信息共享系統,以便能在食品質量安全的預警方面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保障食品質量的安全提供法律依據。對于國外比較成功的食品質量安全系統的經驗要積極地進行分析、學習和借鑒,結合食品質量安全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質量安全模型和預警系統。為給食品質量安全預警和對食品質量的安全性做出正確的綜合評價提供準確的、科學的數據和信息,應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監督和檢測站及其他相關的信息共享和采集系統,以便于實時對食品質量信息進行監督和檢測。對食品供應鏈中的農牧產品的生產、加工,食品成品的儲藏、流通、經營銷售等具體情況進行全程的監控。強化食品質量安全信息的采集手段,引進先進的監督和檢測的技術和設備,優化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協調的機制體系,提高監督和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充分梳理技術標準及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2]。除此之外,還要借助網絡平臺及追溯機制體系監測跟蹤食品質量安全。需保證監督、檢測的信息及反饋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以便能及時地、準確地發現食品質量安全節點。
2.2.1 食品生產原材料的質量安全控制
為提升食品整體的質量安全的有效性,需嚴格把控食品生產所用的原材料的質量水平。可通過農民協會、農村信用社或其他組織形式使農戶處于分散狀態,有效提高農戶整體性,參與到食品的流通和生產的工作中,有效降低食品供應鏈中的提供食品生產原材料的農戶的數量。在現代化先進的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組織、分配農戶的農業生產活動,借助有關組織的管理力量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把控。相關部門可通過引導和鼓勵農戶建立統一的合作組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食品的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聯合食品供應鏈中的加工企業、超市等企業組織上游農戶,建立農戶+基地、農戶+企業的合作發展模式,建立綠色環保的無公害食品基地,將食品供應鏈的分散點凝聚成整體點。食品供應鏈系統中的企業始終朝著一體化的趨勢發展,整合農戶資源,能有效地加強食品供應鏈上下游的交易[3]。企業可運用傳幫帶的方式提高農戶的種植和養殖能力。
2.2.2 食品生產的質量安全控制
食品加工企業在進行正式生產之前要認真地、仔細地篩選生產用的原材料的質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過期、不衛生、受污染等的原材料。保證生產環節和環境的清潔性,并制定健全的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引進能有效提升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的先進技術、設備等,對負責質量監控、產品生產、產品檢測等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和遴選。在食品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配置符合衛生標準的工作服和手套,為避免在生產加工環節、產品銷售環節或其他環節中的食品質量安全隱患,生產企業需引進先進的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系統,對食品從原材料選取到流通市場的整個過程進行科學有效的質量安全分析[4]。
2.2.3 食品儲存及運輸的質量安全控制
生鮮食品儲藏過程中容易腐爛變質,很難長期保存。應針對生鮮食品建立科學的流通、儲存方式,分別建設倉庫和冷庫,防止食品受潮、發霉、腐變,確保生鮮食品質量安全,減少因變質造成的損耗浪費。流通運轉是食品供應鏈的重點環節,需特別注意配送、運輸環節,保障食品的質量。流通運轉是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難點,需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確保食品在流通運轉過程的質量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企業的在食品質量安全方面要承擔的責任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也制定了完善的召回衛生不符合標準的食品的溯源制度,為將要建立科溯源系統的食品企業提供法律性質的依據和參考。可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建立高效、準確的食品溯源體系,利用條碼技術對食品生產商、生產時間、生產批次、生產規格、參與者及生產產地等信息進行準確有效地記錄,為追蹤食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依據。吸取國外的成功經驗,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和條碼技術對食品供應鏈的節點和環節進行有效標識,不同的節點和環節信息建立管理、傳遞、識別機制,追溯和跟蹤食品供應鏈的食品流通、銷售、儲存、包裝和生產等環節,及時發現食品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及時進行處理[5]。
食品供應鏈的穩定運行是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為了保證食品供應鏈的健康、穩定,需建立完善的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相關部門應構建食品質量安全的預警系統和溯源系統,有效提升食品供應鏈的穩定性,為食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