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紅,王筠凝
(道外區太平人民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50)
食品營養管理是指在食品中添加強化劑、增補劑,改善食品的營養成分構成,增加食品的營養價值,滿足不同年齡段人們的營養需求,對提升國民身體素質、促進食品供應產業現代化發展有積極作用[1]。在運用營養強化食品加工方法時,需相關企業與技術單位在深入掌握增補劑、強化劑等營養素運用特點的基礎上,以公眾營養需求為導向,按照主食、副食品等產品營養成分需求的不同,選擇具體的強化加工模式。
在當前健康中國建設與發展理念的影響下,食品生產與加工行業邁入現代化發展階段。在食品中適當添加營養物質,不僅能全面提升食物的營養價值,提高人體吸收效率,更好滿足人們健康生活的能量供應需求,還可科學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控制食品價格,促進食品相關生產企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在食品生產與加工環節,通過人工添加營養素的方式,增補、強化食品營養,在改善食品營養結構的同時,對一些常見疾病進行預防、控制,已成為全面增強我國國民身體素質、提升綜合國力與發展潛力的重要手段。
營養強化劑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是指食品生產與加工相關企業,為增加食物營養價值而添加的天然營養素。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含氮化合物是食品營養強化劑的主要組成成分,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人群具體需求適量添加[2]。根據不同群體的強化需求差異,可選擇在原料處理、加工過程、成品完成后3個環節添加,添加方式包括生物添加與物理添加等。強化劑作為一種營養素補充劑,可改善天然食品原料中的營養構成,進一步增強食用群體的身體素質。如以精米、精面為主食的地區,普遍維生素B1的攝入不足;果蔬生產匱乏、價格較高的地區,維生素C的攝入相對不足;西部偏遠地區缺碘情況較為普遍等。
食品加工中,營養素增補與強化劑的具體使用要求有所不同,主要是針對營養物質攝入不足、需要特殊營養補充的群體,也可視為營養保健類食品或膳食補充劑。營養增補劑通常是由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或植物元素、肉食元素、草本植物等物質搭配構成的,不能在常規食品中添加,主要制作成片劑、沖劑、口服液、膠囊和丸劑的形式。營養增補劑的使用需聽從營養專家、健康管理相關人員的建議,按照個體新陳代謝規律與營養素檢測情況,單獨服用,當個體檢測營養素達到醫學標準時,應停止增補,避免攝入營養過高導致代謝問題。
水稻作為食品供應市場比重較高的主食類食品,其營養素含量的調整與強化是加工生產領域最早研究的項目之一,也是原料營養強化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水稻加工環節,為提升食品的口感需事先對其進行礱谷、碾米等處理,易造成營養(賴氨酸、甲硫氨酸、維生素B1與B2、葉酸)物質過量損失[3]。因此,需對其進行強化加工處理,強化處理方式包括2方面:①采用物理噴灑強化劑,經過干燥處理,在市場上供應;②將大米碾碎后按照國家營養強化規定配比方法,與米粉相混合后,加工成大米的形狀。小麥與玉米原料的強化方式相對一致,主要是在小麥、玉米粉中添加鈣、鐵及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改善營養結構。近幾年,相關食品產業逐步創新了營養強化技術的實踐應用,采用與增補劑混合使用的方式,在玉米與小麥粉中添加賴氨酸、甲硫氨酸等成分,與蛋白質互相補充,有效增強了食物的營養價值。
在副食品生產領域,強化劑的使用范圍包括調味料、飲品及甜點等方面。如人造奶油的強化劑主要使用維生素A,將其運用到餅干、蛋糕、奶茶等副食品的制作中,能提升甜品營養素含量的,提升食品風味;鹽的強化加工主要是通過人工添加的形式,按照0.1~0.2 g/kg的配比添加碘化鉀,作為日常副食品生產加工,保證人體每天碘元素的攝入量;果蔬汁飲品的強化加工是指在果汁、蔬菜汁中添加天然營養素,通過飲品攝入補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益生菌與各種礦物質等。如番茄汁、橘子汁等果汁中添加的維生素C含量通常為30~50 mg/100 g,可有效提升果汁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4]。強化劑選擇乳酸菌、雙歧桿菌或生物治療劑等,可針對性的抑制細菌繁殖,起到幫助消化、調節血脂與乳糖代謝的作用。
3.3.1 嬰幼兒奶粉強化
嬰幼兒配方奶粉是針對嬰兒、幼兒年齡階段的群體,研發出的特殊營養品,其營養物質的材料配比需嚴格地把控。奶粉的主要材料為鮮牛奶或羊奶,應科學添加生物活性因子、乳清蛋白、核酸、脂肪及免疫因子等物質,嚴格控制無機鹽的含量。營養素強化是使奶粉的成分、功能、構成最大限度地接近母乳,預防牛乳可能會引起的消化不良、營養不均衡、腎臟負擔過重等問題。如以大豆為原料的豆奶中,蛋白質的含量相對較高,且易被幼兒吸收,在豆奶生產過程中,通過添加鋅、鈣等物質,可有效促進幼兒智力發展、調節機體免疫力、保護骨骼與牙齒,達到補充、強化營養的目的。
3.3.2 混合型食品的強化加工
混合型的食品強化加工屬于特殊營養品加工領域,具有特殊性、針對性、地域性的特點。混合型營養強化主要是將不同天然食物按照協同作用、拮抗作用的不同,進行科學配比混合,保證食品營養構成的合理性、穩定性。如EDTA-鐵鈉強化醬油,是鐵與EDTA混合強化的食品種類,人體的吸收率較高,且不會影響醬油的口感與物理性質[5]。
針對部分居民營養物質攝取不足、飲食習慣不合理、免疫力低下等方面的問題,食品生產與加工相關產業通過添加強化劑、補充劑的方式,改善食品中的營養結構,加強身體健康管理,做好疾病預防工作。為進一步發揮營養強化與增補食品處理技術的優勢,相關企業與管理單位應在全面了解食品自然強化營養素與補充劑使用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在原料、半成品與成品食品中進行添加,規范技術應用流程,推進食品生產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