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力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食品安全成為了關注的重點問題,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必須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為人們提供良好的食品市場環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率,促進食品流通市場的規范運行,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1]。
大數據作為一項新型技術,能夠實現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和處理,將其運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能夠提升對于信息的處理速度。隨著食品市場的逐漸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食品產業中,食品的種類也在不斷豐富,這些新型的食品中成分復雜,為食品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通過計算機技術能夠取代傳統的人力搜集信息,避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從而提升了對信息的搜集、分析的效率[2]。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產品的加工處理,以及最終的銷售與售后服務等,都能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各個環節的信息收集。當出現食品安全事故時,能夠迅速地找到問題來源,提升了問題解決的效率,為整個行業的運行提供保障。
在傳統的人力監管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食品安全監管不到位,而計算機技術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通過軟件系統自動搜集信息并進行反饋,能隨時隨地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監管,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時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管系統,對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設立監控,可以通過系統自我監測,也可安排專人進行在線監測,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地應對處理。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常態化建設,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24 h的監控,當問題發生時也能夠及時留存證據,為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助力。
在對食品安全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導致在實際的監管過程中出現監管程序不當、監管力度不夠的問題,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監管中,能夠促進監管程序的規范化。例如在開展食品安全工作時,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食品安全管理的范圍、類別進行公示,促進食品相關企業對于食品安全的認識。同時計算機技術使食品安全管理更加公開透明,不合格的企業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處理并予以記錄,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公示以示警告,促進食品安全管理的規范化。
在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管理理念落后、法律法規不完善、執法不當的問題。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對食品安全進行效率化管理,從而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計算機技術對軟件和硬件的要求相對較高,因而通常需要較大的應用成本,而相關部門由于缺乏資金的支持,導致計算機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率不高,因而要通過降低應用成本的方式促進計算機技術的應用。①國家要注重食品安全管理,從財政上支持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從而有充足的資金進行計算機技術建設。②注重對于食品安全監管軟件的開發和應用,使得計算機技術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從而降低部門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為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節省資金[3]。
在我國很多大型食品生產企業已經形成了食品安全生產意識,明白只有在食品安全的基礎上才能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因而會主動引進計算機技術對食品生產進行監管。然而在一些中小型食品企業中,由于會受到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識不足和資金的限制的影響,導致計算機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受限,因此要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宣傳力度,呼吁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監管中。通過宣傳,使中小型企業能了解計算機技術的好處,不僅能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效率,同時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也有利于企業的長效發展,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口碑,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大數據的環境下,能夠運用計算機技術對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找到最容易滋生安全問題的環節,從根源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加強對相關環節的監管力度。同時通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將各個食品生產企業納入到監管系統中,對企業的食品安全指數進行評估,同時定期對檢查企業的食品生產情況,實現數據庫的及時更新,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企業應作重點關注。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企業,可實現企業與部門之間的技術聯通,相關部門能夠隨時隨地對企業的生產情況進行監督,也將督促企業加快食品安全建設步伐。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管理部門還能通過監管系統進行信息的公示,對出臺的最新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及時進行公示,保障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學習。同時對出現食品安全事故的企業予以處分并責令整改,也能通過監管平臺公示,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食品生產涉及到多個環節,從產品的生產、流通、食品檢驗、質量溯源等,都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其促進計算機技術在食品安全生產中的應用。在生產的過程中,將產生的數據錄入到計算機系統中,從而實現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在產品的流通中,可以通過GPS定位技術對于產品的物流運輸過程進行把握,保障食品運輸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同時在銷售環節中建立計算機管理系統,將生產商、零售商與消費者之間流通的數據記錄下來,保障食品流通中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的發現并阻止事態的擴大。產品溯源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環節,當某一類食品出現問題時,能夠在第一時間追溯源頭,同時對同一批次的產品進行追回和處理,縮小事故的影響范圍。通過采用EAN UCC系統對食品產品進行標識設計,用RFID系統對產品的信息進行識別和錄入,從而為食品的溯源提供依據。其次是食品的檢驗,檢驗過程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例如對瘦肉精的檢測中有專門的瘦肉精檢測系統,可通過采集肉的圖像以及瘦肉的含量等進行分析[4]。
目前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盡管對食品安全管理的大方向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是靈活多變的。①要規范食品安全管理的執法過程,加強對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鼓勵企業采用計算機技術提升食品管理效率。在此基礎上,國家或地方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為中小型食品企業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減輕企業的計算機技術設備的成本,同時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促進中小型企業中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通過制定法律法規能使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應用更加規范化和條理化,為食品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計算機技術作為專業性較強的一門技術,在以往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中,缺乏擅長計算機技術的專業人才,因而要想促進計算機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必須引進既掌握食品安全管理專業知識,具有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5]。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大數據分析、云計算逐漸被應用于各個部門和企業中,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應用能夠幫助監管部門掌握食品安全的發展趨勢,尋找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引入的專業化人才能幫助監管部門研發更為合適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促進食品安全監管效率的提升。同時還能對部門原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計算機技術的專業培訓,提升部門人員對計算機技術的認識和應用,促進管理人員整體專業水平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通過數據的形式被記錄,有利于對人們需求的分析,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食品安全作為人們關心的首要問題,要加強對于食品安全的管理,計算機技術能夠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中,能夠促進管理程序的規范化,建立完善的監管系統,優化食品安全的監管效率,同時加大對中小型食品企業的扶持,促進計算機技術在食品生產中的應用,推動整個產業的穩定發展,維護食品市場的安全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