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麗
(深圳地鐵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推進,我國各個區域紛紛投入巨額資金,建立多維化的城市交通體系,而地鐵、輕軌、鐵路等軌道交通項目是重點建設對象,截止至2016 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網整體規模突破4000km 大關,加上但是正處于建設階段的軌道交通路線80 多個,完成建設后軌道交通里程將超過6000km[1]。城市軌道交通體系的發展,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由于人流量大,人群密集,風險事件呈現出高發性、后果嚴峻的特征,必須加強管理。以地鐵運行為例,強化地鐵運營安全管理,有效預防與解決各類突發事件,是地鐵運營管理部門的基本任務,也是放在第一位的任務。
近些年,地鐵運營中的突發事故呈現出高發性的特征,這些事件的發生,與工作人員或乘客的不安全行為、恐怖分子襲擊以及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等因素相關,以恐怖襲擊為例,地鐵站點分布于城市各個重要區域,比如說政治敏感地位、人群密集的商業區域,人流量大,自身風險防御系數低,是恐怖分子襲擊的主要目標,挾持人質、縱火、放毒、在車廂內安裝爆炸物品等恐怖事件頻發,2017 年4 月3 日,俄羅斯圣彼得堡地鐵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14 人死亡49 人受傷的后果,同年9 月15 日,倫敦西部某地鐵列車車廂爆炸起火,約30 人受傷,這些事件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造成了社會恐慌,影響惡劣[2]。
地鐵運營中的突發事件,具體呈現出以下特征:①事故后果的嚴重性。地鐵行駛時度快,車廂處于半封閉狀態,大部分運行路段處于錄下,照明條件不好,救援難度大,再加上人員密集,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以及嚴重的財產損失;②地鐵運行的反復性。地鐵作為公共交通工具,運行呈現出反復性的特征,因此各種不安全因素的發生也呈現出反復性的特點,如若不根除安全隱患,將導致突發事件的高發性;③社會影響的惡劣性。地鐵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標志,地鐵運營中突發事件的處理也體現出了一個城市對于公共事故的處理能力,地鐵客運量大,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將導致大量乘客滯留,引起騷亂,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如若處理不當,會導致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信譽度下降。
地鐵運營中的突發事件,與乘客安全意識不足,將各類易燃品、易爆品、有害物品等違禁品帶入地鐵車廂有關,與乘客蓄意鬧事等行為有關,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地鐵運營部門應該加強對于市民的安全教育,借助地鐵站點宣傳欄、地鐵電視、廣播等平臺,宣傳安全知識,讓乘客掌握禁止帶入地鐵站點及車廂的違禁品種類,自覺遵守,同時宣傳突發事件的應對方式和自救逃生知識,提升乘客的自保能力,杜絕危險行為。此外,乘客順利將違禁品等帶入地鐵站點、車廂內,說明地鐵運營安全管理不到位,安檢不嚴格,完善地鐵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積極按照流程實施安檢工作,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沉著應對,有序指揮乘客逃生。
明確地鐵運營中常見的風險事件,分析事故特征、風險及其引發原因,從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的角度,制定科學可行的管理規章制度,完善突發事件的防范與解決策略。地鐵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是杜絕設備故障、缺失所致突發事件的保障,地鐵運營部門應做好基礎設備的檢修工作,定期保養、檢修,及時更換故障零部件,做好鐵軌防盜措施,密切檢查,確保鐵軌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保障地鐵行車安全。
基于公共安全考慮,應該建立常態化的突發事件處理中心,隨時處于待命狀態,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即可啟動應急救援元,最快速度前往現場救援,迅速恢復事故發生區域的通訊與照明,切實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提升應急救援效率,地鐵運營管理部門應該聯合城市消防、公安等各個部門,構建地鐵突發事故聯動機制,一旦發生突發性事故,統一協調指揮,合理調配資源,各部門協同搶救被困人員,減少人員傷亡,提升城市對于地鐵突發事故的處理能力,讓人民感受到政府的力量,提升信任度[3]。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發展規模的擴大,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交通壓力增大,為了減輕地面交通壓力,有經濟實力的城市紛紛開始建設地鐵。地鐵出行方便快捷,是公眾首選的公共交通方式,因此地鐵運輸負荷是較大的,尤其是在節假日、上下班這種交通高峰期,人群擁堵,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必須加強防范。其實,在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中,地鐵的安全性是最高的,但是近些年受到各種突發事故的影響,地鐵的安全性備受爭議,為此,地鐵運營公司必須進一步提升對于突發事件的管控力度,考慮到各類突發事件,制定針對性的防范與解決策略,切實保障乘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