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何 強,余貴豐,付立明,唐 瑛,王 麗
(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734000)
生態文明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之一,資源再利用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各行業的重要任務[1]。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綠色的發展模式,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國際回收局(BIR)在2018-03-18 設立首個“世界回收日”,希望在全球范圍內提高人們對生存環境的重視,宣傳和幫助人們認識回收在保護人們寶貴的資源和確保地球未來可持續發展發面的重要意義[2]。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3]。因此,每一位公民都應該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參與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行動中去,培養綠色生活的理念和方式。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在大學期間就應該提升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大學生應用圖書量大,但是對一些圖書的利用僅限于個人在一段時間內使用,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圖書的利用價值,基于此種現象,學校應搭建多種平臺鼓勵學生回收循環利用一些閑置書籍,增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用實際行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踐行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基于此,課題小組對河西學院周邊的二手書店進行了調查,了解到在河西學院周邊僅有一家二手書店,書籍主要來自于社會上的二手書商,運營狀況不景氣。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處理舊書方式。并對各個學院學生抽樣進行《購買二手書意愿及情況》的問卷調查,通過網絡向各個學院的學生發放問卷,學生自愿填寫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37 份。
通過訪談發現,在校學生二手書回收利用現狀并不樂觀,學生對閑置書籍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理渠道,16%的學生會選擇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平臺將圖書捐贈給貧困地區的孩子。但是通過了解發現他們捐贈的圖書主要是一些課程的教材和考試用書,這些書并不適合山區孩子使用。還有8%學生將一些教輔資料贈送給關系好的師弟、師妹使用,這的確是一種高效的再利用途徑,但是這部分學生占極少數。大多數學生會選擇畢業季在校園“跳蚤市場”出售,但是這種途徑出售圖書量很少,大多數學生的目的并非是買書,而是為了豐富大學生活。最后畢業離校的時候大多數閑置的二手書都作為廢品被賣掉,這樣做雖然做到了資源回收利用,但是這種回收利用途徑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圖書的價值,資源回收利用率并不高。大多數學生也表示,如果學校有二手書回收平臺,大家都愿意將閑置的二手書放在平臺上來進行交易。
通過調查發現,在校學生對于購買二手書并不排斥,尤其是在專業學習方面,他們認為二手書上有些學長們做的筆記對于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但是學校周邊僅有的一家二手書店的書籍大多數并非來自于本校學生,二手書籍發揮的作用還是無法滿足在校學生的期望。由于河西學院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于農村地區,家庭條件并不富足,73%的學生表示,如果二手書價格合適,會選擇購買二手圖書,畢竟這也是節省花銷、資源再利用的一種較好的方式。但這些學生也表示雖有意愿購買二手書,但是缺少二手書交易平臺,很難獲取想要購買的二手書籍信息。
基于上述調研,大多數在校學生希望在學校內部能有一個專為大學生建設的二手書交易平臺。一方面,可以將自己閑置的圖書放在平臺上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別的學生那里找到自己想要購買的圖書。尤其是專業學習方面的資料,極具有針對性。因此,本著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書籍再利用效率,方便在校學生以實惠的價格購買到針對性較強的書籍,讓書籍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課題小組成員以公益創業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建設了“河西綠色書屋”二手書交易平臺。公益創業區別于傳統的創業模式,它以社會公益為取向、創新性和社會服務等特點為高校二手書市場的經營提供了嶄新的視角與思路[4-5]。
借助校團委、各學院團學組織,發起“0 浪費從我做起”的倡議,倡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宣傳和幫助大學生認識回收在保護人們寶貴的資源和確保地球未來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意義。此次活動各學院的學生們都很支持,而且很多學生無償捐贈了他們閑置的二手書,作為二手書交易平臺的第一批書籍。同時借助此次活動也將交易平臺回收和出售二手書籍的方式給各學院學生做了介紹。活動后有很多學生聯系筆者們將自己閑置的二手書信息進行了登記,并將二手書交于筆者們,等待交易。
對回收的二手書依據專業分為教材類、教輔類、筆記類、資料類、其他類等。再分別按照新舊程度、可利用價值分成優、良、中三個等級。
優等教材指版本較新,基本無破損,書中筆記整潔的書籍。良等教材指版本較新,基本無破損,筆記少的書籍;或者有輕微破損,但是筆記可利用價值高的書籍。中等教材指版本已有更新,有破損、筆記少或者較亂的書籍。
優等教輔、資料指版本新,使用痕跡少;或者版本新,有詳細批注和利用價值較高的筆記。良等教輔、資料指版本新,有使用痕跡,對二次使用影響較小。中等教輔、資料指版本舊,有破損等。
筆記類的優、良、中根據優等學生、良好學生、普通學生以及筆記的整潔程度綜合考慮進行分類。
由于屬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筆者們本著公益化的原則運行二手書交易平臺。對不同學院建立微信群、QQ群等收集需要信息。
“河西綠色書屋”辦公地點就在校內,方便學生與筆者們聯系進行二手書交易回收。回收價格按照分類設定,一般優等是原價的40%,良等是原價的30%,中等是原價的20%。筆記按照分類和綜合利用價值進行價格的設置。同時對于一些優秀的筆記平臺在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掃描,對掃描后的電子版也進行出售或者作為一些圖書的贈送資料。讓在校學生共享優秀資源,同時學習這些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
低價回收一些課外書等閱讀性強的書籍,有時也接受學生的無償捐贈,筆者們會與各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定期捐贈到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校。對于無償捐贈圖書的學生贈送書屋積分,可按照積分兌換制度,兌換想要的電子資料,積極鼓勵學生們將閱讀性強且閑置的書籍捐贈出來。
書屋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進行經營。線上以微店的形式進行交易,將回收書籍的名稱、分類、簡介、價格、圖片等信息錄入交易平臺,學生可以直接在線上選擇并購買。根據地址送貨上門,這種方式與現在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比較吻合。當然,有些學生擔心二手書的新舊程度從線上分辨不準確,也會到實體店進行選擇。由于實體店就在校內,所以也很便利。
書屋還進行圖書租借服務,最長租借時間是一學期,對于價值不同的書籍,租金費用不同。租用期間若有損壞應按照售價的10%~30%進行賠償,價位隨損壞程度上下浮動。若是丟失則按出售價進行賠償。租借服務主要針對一些選修課的教材。后續隨著書屋的運營,發現有學生具有“以書易書”的需求,嘗試做了“以書易書”的服務項目,但是由于此項服務中涉及圖書價值對比,雙方在易書過程中存在矛盾較多,因此還需要繼續探索此種服務項目的開展模式。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有發揚“傳遞愛心、關愛社會、幫助學弟學妹”的奉獻精神,應提倡“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意識。我們有必要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社會的排頭兵,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6]。通過一年多的運營,共回收各專業二手書800 余冊,售出437 冊,向貧困地區捐贈圖書180 冊,同時書屋經常被學生租用的有139 冊。各專業的優秀筆記也在學院傳遞下去,優秀學生給后面的學弟學妹也起到較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整體來說圖書的利用效率提升了,二手書屋也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通過創新運營模式、服務項目等,用實際的行動踐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響應了國家節約資源的號召,幫助了學生們高效利用圖書,降低圖書購買成本,還借此做了志愿服務活動,發揚志愿服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