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博
(中共哈爾濱市呼蘭區委黨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不單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發展的原理,與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相結合的一個創新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在不斷探索當中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定型的過程,所以我們只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相結合,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才能真正促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實現自我完善與其自身的發展[1]。同時,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特征和內涵也要做到深刻的領悟和了解,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走下去,是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并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根據社會主義基本要求、中國具體國情和政治發展的一般規律所采取的政治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核心關鍵詞來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社會主義”。第一個關鍵詞“社會主義”,這里所說的社會主義就是指的科學社會主義,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雖然科學社會主義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但其最主要的一個核心內容還是勞動人們的幸福就是人民的解放這也與中國共產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一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可以取得歷史成績源于堅持了根本方向和原則——社會主義,蘇聯的巨變給了我們重重的警示,社會主義不能丟。不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都要是社會主義的,并且這種社會主義的原則和馬克思主義的精神要求我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不單單是理論深討中的概念,它也是客觀存在的一種事實,我們要結合現實真正的在社會主義原則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第二個關鍵詞“中國特色”,恩格斯曾經說過"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首先要置之現實的基礎之上"[3],這就告訴我們科學社會主義必須結合現實基礎,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其實從馬恩原有設想關于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要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的前提條件下,顯然中國是不符合的,生產力發展的不充分,底子薄,人口多等等這些都決定了到今天我們仍就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現實,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必須要尊重“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政治發展”。第三個關鍵詞“政治發展”,我們都知道政治發展相關理論源于西方研究的各個理論派別差異也很大,但究其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價值理念那就是西方模式的唯一,發展中國家應該沿用西方模式。馬克思主義歷來也十分注重相關問題的論述,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部分,而人類社會發展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因此,政治發展也同樣具有普遍性、規律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面臨政治發展的問題對于“政治發展”一詞,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政治體系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一種運動和轉變,但是這是一種較為寬泛的理解,政治發展出現最多的還是在主權國家政治體系的普遍化,以及經濟社會的現代化當中,所以,政治發展既可以是這種改變的結果,也可以理解為是改變的過程。政治發展還可以與政治環境進行同步的變化,是社會發展的一項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道路”。最后一個關鍵詞“道路”,“道路”這個詞語是我們中國人民最喜歡使用的,“道路”是一種包括目標、目的、內容、方法的綜合性體系。而且,“道路”也可以被理解為是模式,是把各種不同的因素結合在一起并進行統一結合,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涉及的并不是政治的某一個方面,而是政治發展所包括的思想、體制、制度、行為等全部的內容。從以上四個核心詞來看,中國要走的政治發展道路,只能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國國情、去進行符合實際的中國創造。
關于政治發展的方向,擁有著"五彩繽紛"價值觀的世界難能可貴地達成了一致,認為民主是政治發展的目標指向,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也就是說,世界各國普遍將民主作為政治發展的高級形態特征之一,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講,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矢志不渝地追求民主,始終是將探索適合中國歷史國情的民主形式作為重要任務的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都進行了總結,所以,民主政治建設也隨之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我們從政治變遷、黨內民主、行政體制改革等三個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進行了回顧。
政治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政治變遷所取得成就主要可以體現在八個方面∶第一,中央領導和地方領導把各自的權力順利交接,并且進行了和平的更替,這算是中國政治的一個很大的進步;第二,執政黨與政府領導共同建立了更替聯動機制,這便使得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黨政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第三,對于黨政一體與分工協作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第四,執政黨與政府的公共政策,更加貼近了人民所關注的民生問題;第五,加強了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機關作用;第六,行政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其中大部制改革的成就最為明顯;第七,國家已經逐漸形成了尊重社會的思想理念;第八,我國的對外政策逐漸面向了負責任的大國。
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四項體制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第一,黨代表常任制。自從中國共產黨提出黨代表常任制以來,受到很多歷史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取得很好的進展,可自從全國一些地區進行了試點之后,其效果十分明顯,但是也存在著成本高、檢測難的問題;第二,黨委會票決制。全委會票決制和常委會票決制是兩項基本內容。黨委會票決制能夠避免出現一把手對于最終的決策造成很大影響的情況,所以,黨委會票決制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一個很大的進步;第三,黨內分權制。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加強監督權,紀委書記通過“空降”或“異地交流”的方式,使紀委辦案的獨立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同時,對于中國共產黨進行反腐倡廉活動,也有了很大的幫助;第四,黨內差額選舉制。這項制度是黨內民主的關鍵。
行政體制改革發展。首先,行政體制改革對中國模式的形成,以及政治體制的改革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其次,行政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績;第三,行政管理機制與政府管理機制正在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科學決策、政府公開、行政問責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4]。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唯物史觀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尊重人民主體地位, 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我們要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擴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形成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5]。
加強黨對國家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尤其我們在接下來可能會面臨以下幾方面的挑戰:第一,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增長是政權合法性的主要來源,對我國政治體系的生存及滅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二,腐敗。如果腐敗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將會對一個國家形成“亡國”之災。可是怎樣才能更加有效的解決腐敗問題,是黨和政府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是靠思想教育還是靠制度,是人重要還是制度重要?經過全球各國的實踐我們可以知道,想要反腐,還需要靠制度,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使反腐工作最終取得成功。第三,挑戰。雖然人民的參政能力、權利意識和參與意識正在不斷的增長,可是真正提供給人民群眾的參與機會還是比較少,到底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對于我黨來講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這些挑戰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是一個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具體形式,對于政治制度優越性的發揮和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具有優越性,但并不是說中國政治制度就完美無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發展了。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所決定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而這也正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6]。新時期,嚴格做到從嚴治黨、依法治國。實現民主的形式有很多種,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面,這二者也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優點。因此,想要更好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