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林
(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徐州 221116)
新時代世情國情民情的變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進入21世紀,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引領力不斷增強。同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
馬列及我國歷屆領導人一脈相傳的以民為本思想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淵源。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以人這一主體和人的實踐活動為基礎的。列寧繼承了馬恩以人民為主體的思想,并充分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歷史作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我們黨就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重要性,并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總書記一脈相承地發展了黨的人民觀,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工業大國,用近70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數百年的工業化進程。當前,中國步入工業化后期,經濟結構面臨重大調整,“新常態”的特征日益明顯,黨中央提出了以創新發展為首要理念的發展觀。
經濟發展要滿足人民物質生活需要。首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倳洀娬{:“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經濟發展理念由唯GDP論到高質量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發展5G技術、重視大數據應用與安全,推進能源革命。其次,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F階段,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高質量的物質享受”,追求美好生活。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低效供給,擴大豐富而優質的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經濟發展要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首先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在初次分配中保護勞動所得,堅持多勞多得;強化再分配的調節作用,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其次要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齊頭并進,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民主具有其廣泛性和真實性,民主政治體現在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倳浿赋觯骸氨WC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對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作出根本規定的就是我國憲法。因而,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就必然要弘揚憲法權威。弘揚憲法權威,就是要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國體和政體不動搖。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
打造服務型政府。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堅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首先,要規范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努力構建一個人民群眾滿意、支持、擁護的服務型政府?!斗ㄖ握ㄔO實施綱要》中提出:“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務服務效能。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完善首問負責、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辦理等制度。”其次,要落實執政為民的工作理念,深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我國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到2021年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提供更多套餐式、主題式集成服務。最后,通過互聯網技術提升政府服務功能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總書記指出:“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睘楦玫臐M足人民精神文化的新需求,必須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保障人民文化權益。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四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豐富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擴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目的是增進人民福祉。堅持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倡導社會力量投身社會公益事業、通過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促進社會公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營造公平就業制度環境。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確保老人老有所依;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防止因病致窮、因病致困;發揮社會保障機制的兜底作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重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擴大醫療保險報銷的范圍,完善大病重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倡導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
進入新時代,人民不僅追求物質需要,更追求美好的生活環境,生態文明與人民自身利益密切相關。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是以自然界為基礎的,人類通過實踐不斷改造自然界,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生。
著力解決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向往。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機制。退耕還湖,保護中華母親河的生態系統。退耕還林,防治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健全和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打擊偷獵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物種多樣性。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優先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健全生態保護體系。通過垃圾分類、節能減排、“光盤行動”“限塑”活動等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提高綠色產品的生產供給、倡導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加強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一系列成就經驗。
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思想與我國具體實踐國情相結合。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理,人是生產的目的、是生產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人、是具有消費能力的人。能否在理論上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謀劃發展、在實踐上圍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推動發展是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在社會發展問題上的根本區別。
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秉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和人民觀,同時適應了當代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特色,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理論遵循。
超越西方傳統發展觀,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觀。傳統的西方發展理論是以理性經濟人構建的發展理論,但是只有注意到人們的情感、愿望和需要時,才能達到謀求物質福利的目的。當然,西方學者對人的認識仍然停在工具理性的層面,只有面對滯脹的發展問題時才會注意到人的價值,資本主義社會主要矛盾難以擺脫“狹隘的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局限性?!耙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克服了西方發展理論的人的異化和制度短板,解決了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發展的問題,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模式。只有不盲目照搬西方發展理論,將理論與我國國情相結合,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觀,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正確的理論遵循。
實現偉大事業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一切事業的領導核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我黨的一貫思想,體現了黨對根本宗旨的堅持和傳承,因此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陳獨秀、李大釗先生在建黨時說:“中國共產黨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民能夠享有人的權利,擁有人的尊嚴”。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是一脈相傳的,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們始終要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的價值導向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耙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就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歷史經驗和根本宗旨上的理論創新的結果。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這一有力的領導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