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榮
(宜賓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部 四川宜賓 644000)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職責。在黨建引領下,如何創新高校“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思政育人路徑,彰顯思政育人成效,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是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新時期思政育人路徑探索與創新的迫切需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重要的現實實踐需要,急需深入研究,大力探索,籍以豐富和創新高校思政育人的理論與實踐。
高校班級特色文化是指一個班級主創一個特色文化品牌,具體而言,是指一個班級的同學在大學校園這個環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創造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級鮮明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強調一個班級具有一個富有特色的獨特文化品牌,具有鮮明的班級特色與烙印,是班級的物資環境、精神寓意,文化特性的統一。主要包含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
班級“一班一品”物質文化是班級特有的組織烙印,鮮明特質的載體和依托,主要包含班級各具特色的教室文化、寢室環境、宣傳氛圍、班級活動,甚至包括網絡環境下班級建立的論壇、QQ群、博客、微信群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形式、形態。
(班級“一班一品”班級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具有各自班級鮮明個性的班級理念,行為準則,約束機制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是班級文化的載體和基礎,是各種班內組織形態及為實現班級目標而建立的各類規章制度、約定俗成的總和。
班級“一班一品”班級精神文化是指被班級大多數同學認可的個性突出、特色鮮明的組織觀念、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元素,它包含班級的價值觀、目標、精神、道德風氣等精神層面的眾多因素。
總之,班級“一班一品”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一個整體,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無形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形成一個體系,構建起不同班級的具有各自特色的“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氛圍,從而共同對學生的成人成才,思政育人起著潛移默化的深遠而重要的影響。
高校“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現狀如何?客觀分析,準確把握其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對進一步做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受到高度重視,相關工作蓬勃開展,文化思政育人效果良好,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大力改進和提高。比如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特別是“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重理論,輕實踐,宏觀理論分析多,具體微觀實踐指導少,知行合一,特色性實踐研究與探索嚴重不足,需要大力強化。再如“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手段單一,多路徑融合賦能嚴重不足,需大力深化等問題。這些多種問題的存在,都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積極采取措施,切實加以強化與改進。
高校“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意義與作用日益凸顯,需要進一步高度重視。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細胞。對高校而言,只有具備了健康、有活力的細胞,才會有健康而文明的高校校園生活。怎樣使班級成為有活力的健康細胞? 強化班級文化建設,特別是強化“一班一品”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是重要路徑。因為一種好的,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可以有效地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激發學生關愛班級的熱情,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調動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健全和完善大學生的人格品質,實現大學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這就需要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特別是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以此作為手段,大力提升和強化班級特色文化思政育人效能。
高校“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實踐性探索需不斷深入,進一步大力強化。目前,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取得巨大成績,但重理論研究,輕實踐探索問題比較突出。在當前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理論研究較多,但主要是圍繞大學生學習力提升、道德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型班級、時代精神等方面進行,且眾多理論研究多集中于宏觀層面分析,而微觀理論指導弱、具體實踐探索不足,缺乏深入可行的實踐操作分析指導,特別是先進理論對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引領與指導不夠,實踐探索需進一步加強。
高校“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手段單一,多路徑融合賦能需進一步深化。高校“一班一品”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需多主體高度重視、多手段、多路徑深入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建設主體上,過去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常常存在各主體協調不夠,分散發力,重視不夠等情況。比如高校對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工作關注不夠;高校輔導員對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指導不足;高校學生對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認識不深等問題。在建設手段和路徑上,很多高校存在建設手段單一、多路徑融合不夠等突出問題。特別是在建設“一班一品“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具體實踐中,各建設主體如何把“一班一品”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同學科思政內容相融合、同課程思政內容相融合,同專業思政內容相融合,從而建立起更好、更有效的班級特色文化思政育人新模式等方面融合賦能不夠深,不夠廣,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中,如何多主體融合,如何將建設思路、方法、措施多路徑創新,如何將學科思政、專業思政、課程思政融合到班級建設中去,找到創新性、操作性強的新路徑,實現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新提升,是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的重點和難點。
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指導理論創新:差異性,精品性。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在指導思想上強調差異性,精品性,凸顯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一班一品”,要求抓班級建設必須強化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從而豐富和提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指導理論。
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行動思路創新:開放性。在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工作中,廣泛調研,深入研究教育部、省教育廳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方面的相關制度、政策、措施等多方面的要求、規定及鮮活案例,以此為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工作開展提供政策支撐與經驗借鑒。
在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工作中,深入了解學習其他高校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方面好的做法、存在的問題等相關情況,并進行全面現狀分析,為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做好實踐經驗借鑒。
在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工作中,深入收集、分析理論與實踐資料,在此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從個性到共性,從特殊到一般,分析提煉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與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高度融合路徑與方法,給出創造性、操作性比較強的可行性方案與解決辦法。
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研究方法創新:多向性。在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既找理論依據,又找實踐依據。以理論作指導,以實踐作支撐。
在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中,堅持從特殊到一般,從個別到普遍,具體分析個別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的典型案例,從中分析、總結、提煉出多樣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以此多維度、多方向促進和提高班級特色文化思政育人水平。
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實踐路徑創新:融合性。在高校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中,強調實踐路徑創新,突出融合性,努力實現班級特色文化建設與思政育人相融合,將高校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同學科思政、專業思政、課程思政教育相融合,探索創新立德樹人,融合性思政育人的新思路、新辦法、新途徑。
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同學科思政相融合、構建班級思政育人特色文化學科素養。學科建設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學科視野、學科素養具有重要作用。班級文化建設,特別是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同學科建設有機融合,能夠有效夯實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內涵,拓展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外延,從而大大豐富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內容與形式,對構建和塑造班級特色文化學科精神,核心理念,強化學科思政與文化思政融合,提高思政育人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同專業思政相融合、構建班級思政育人特色文化專業精神。專業是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依托,也是學生大學學習中的重要任務與主要內容。在學生大學專業學習中,將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專業素養的養成同專業思政相融合,對提升學生專業眼界,培養學生專業精神、引領學生專業方向、打造學生專業世界,完美學生專業人生都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路徑。
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同課程思政相融合、構建班級思政育人特色文化課程功效。課程對培養學生素質、能力、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強化課程建設,充分發揮課程思政作用,切實將課程思政同班級“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設思政育人相融合,大力發揮課程知識及課程思政在武裝人,拓展人、發展人、豐富人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效,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強化課程思政與特色文化思政融合育人能力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