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浩(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
航空物探作為一種高效率、低成本、可大面積測量、受干擾和限制小的地球物理調查方法技術,在地質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并在我國重要成礦區帶突破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1]航空物探預算標準作為規范航空物探經費合理合規使用的一部分,在促進航空物探發展中起了積極作用。
為了適應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新《預算法》、《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財政部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通知》等文件中都對定額標準建設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航空物探工作要適應國家財政體制改革要求,必然要修訂現有的航空物探預算標準。
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文件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財政體制及地質調查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現行預算標準與技術規范脫節、費用結構欠合理、新手段標準短缺、整體水平偏低、與現行政策不配套等問題越來越突出。[2]同時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適應一級預算單位管理要求,全力支撐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精準服務局重點工作任務,根據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支出標準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開展全面制修訂現行預算標準工作。全面的制修訂工作中就包括了航空物探預算標準的修訂。
不同工作手段,在研制預算標準時都會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航空物探作為地質工作中的一種常用手段,預算標準的研制既有地質工作預算標準通用研究方法,也有區別于其他地質工作的特殊方法。主要包括:(1)統計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又稱數理統計法,主要是通過測算樣本數據的平均數、標準差、檢驗推斷、回歸分析等有關統計計算,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結果的一種科學方法。主要用于野外一線定額采集數據、調研數據(基礎定額數據、人員工資、材料購進價格等)的統計分析,它要求數據必須真實可靠,也是進行定量分析的基礎。[3]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把一組反映事物性質、狀態、特點等方面的變量簡化為少數幾個能夠反映出事物內在聯系的、固有的、決定事物本質特征的可以計量的因素,并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即實際值)替代基準值(原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主要用于經濟因素分析測算預算標準整體水平工作。
(3)定額測算法:按工作手段分別核定人員配備、材料消耗、設備配備、生產效率等四項基礎定額及相關技術經濟參數,按“量、價、費”模式和相應的計算公式測算出預算標準的理論值。主要用于按專業選取的典型方法手段預算標準理論水平測算研究工作。(4)類推比較法:是指以一種同類型調查工作的典型工序或定額標準為依據,經對比分析,加以類推,制定或修訂相同類型另一種規格或技術條件的基礎定額,主要用于相同方法手段不同工作精度或比例尺等技術條件下定額標準的推算研究工作中。(5)專家意見法:是指向有關專家提供可供分析研究情況的基礎上,請專家結合自身能力和經驗,提出定性和定量估計。專家意見法適用于沒有歷史資料,或歷史資料不完備,難以進行定量的分析,或需要進行定性的分析預測。主要用于按專業選取的典型方法手段預算標準理論水平測算研究工作。
航空物探標準有區別與其他地質工作的工作條件。航空物探顧名思義,主要使用飛機進行作業。不同地形,飛機作業效率不同,因此航空物探預算工作條件分為平原丘陵、山區和高山區。同樣影響飛機作業效率的還有測量比例尺。航空物探的另一個工作條件,就是測量比例尺。比例尺越小預算標準高、比例尺越大預算標準越低。
航空物探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從工程成本的角度可分為:野外飛行,測量,記錄,數據整理,提交資料等。從費用成本可分為:直接費、間接費、管理費。直接費主要包括:人工費、飛機使用費、物探設備使用費、材料費、交通運輸費等。間接費主要包括:差旅費、會議費等。
人工費組成:人工費指參與航空物探工作人員的費用支出,包括了人員的工資、人員津貼、人員的補貼,人員的福利費和臨時雇工的勞務費等。
飛機使用費:預算標準制定采用普遍性原則,從事航空物探工作一般默認為租用飛機或自有飛機。不能計算購買飛機費用。飛機使用費包括:租機費、調機費等。
物探設備使用費:主要包括物探設備的折舊費、設備維修費和設備保險費。折舊費計算方法一般可采用直線法計算,及年折費=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
材料費:主要指在航空物探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航空物探專用材料、物探工作的通用材料、小型工具、和燃料等。
交通運輸費:交通運輸費包括2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航空物探大型設備從倉庫到作業地的運輸,第二部分是作業人員在野外作業地和駐地之間的運輸。計算方式可以是運輸量*運輸單價,也可以是租車費*租車時間。
航空物探管理費:管理費主要是指,從事航空物探生產的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航空物探工作所發生的費用,內容包括管理人員的工資津貼,辦公費、水電暖、差旅費、會議費和管理部門的其他行政性支出。管理費比較復雜,難定。為簡便適用,一般制定一個費用計算比率,即管理費占直接生產費用的百分比。
航空物探是一個依靠飛機多工種,多工序組成的復雜系統,分析對航空物探預算標準的影響可以直接從成本構成入手。
(1)人工費因素。前面提到人工費包括了人員的工資、人員津貼、人員的補貼,人員的福利費和臨時雇工的勞務費等。其計算公式人工費=工資標準*人員定額*定額工日。人工費越高航空物探作業的成本越高,航空物探的預算標準也會提高。從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影響人工費的主要因素是工資標準,投入工作的人數和工作時間。
(2)飛機使用費因素。飛機使用費對航空物探預算標準的影響。飛機的使用的成本主要受到飛機等級的影響,飛機等級越高其使用成本越高,此外還受到機庫與作業區機場距離影響。
(3)材料費因素。在航空物探作業過程中,消耗的材料分2個部分。一是為通用材料,例如:紙、筆、U盤等等。這些材料在其他工作也使用。二是專業材料。例如:航空物探專用型號電纜及電器元件等等。不管是通用材料還是專業材料,一般是一次性消耗為主。三是小型工具,例如:鐵鍬、帳篷、地質錘等等。四是燃料,包括汽車汽油和飛機的燃油。所以材料費高低主要受到駐地到工作區距離、工作時長,工作量大小影響。
(4)物探設備使用費因素。物探設備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價值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機械、電器、儀器等。航空物探所使用的設備主要有航空磁力儀、航空導航定位儀、空中綜合電源、航空磁力儀探桿等等。影響航空物探設備使用費的因素。主要有在于投入作業的設備規格和設備的價值,此外還有設備的維修所需要的費用。
(5)交通運輸費因素。在航空物探作業前,往往需要將大型的物探設備從單位所在地運往作業區,這一過程會產生交通費用。另一部分交通費是工作人員在作業區使用車輛所產生的費用。影響交通運輸費的因素,主要有單位所在地和作業區直接的距離、臨時駐地和作業區的距離。
(1)航空物探的預算標準應當和技術標準向匹配。預算標準不能獨立于技術標準。在研制體系結構時,要以航空技術標準的工作手段和方法為基礎。這樣標準的使用者在做預算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工作手段的名稱快速直觀的找到與之對應的預算標準。
(2)航空物探預算標準應該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向匹配。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研制航空物探預算標準的基礎數據應該以最新、最權威的經濟數據為主,同時還有以發展的眼光來進行核定。任何預算標準的從研制到出臺使用都有一個過程,預算標準制定應保證在研究周期內不會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相脫節。這樣的預算標準才會有使用意義。
(3)航空物探標準要跟蹤評估并及時調整。預算標準在研制過程中,雖然盡量保證方法科學、數據準確。但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貌種類多、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一致等客觀因素的存在。預算標準在全國使用過程中,各個地區難免會存在問題。因此標準出臺使用后,應在全國各地收集標準使用的反饋信息,根據反饋的信息進行梳理、分析、總結并及時調整。這樣才能保證航空物探預算標準的先進性和合理性。
相關鏈接
航空物探具有速度快,不受地面條件(如海、河、湖,沙漠)的限制,大面積工作精確度比較均一,可在一些地形條件比較困難的地區工作等優點。特別是自動控制和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使航空物探綜合化,從而提高了航空物探觀測數據的計算和整理的速度及解釋推斷的水平,有力地促進了航空物探的發展。它的缺點是:對一些異常值較小的異常體反映不夠清楚,分辨力要低些;其次是異常體的定位還不夠十分準確,需要地面物探進行必要的補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