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
(南充日報社,四川 南充 637000)
當前,在社會的多個領域都融入了新媒體。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記者工作帶來了諸多的挑戰,面對新形勢記者需要加快轉型,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發展的趨勢,記者的轉型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此,需要媒體記者轉變自身的思想,將自身時代最前沿的作用突出出來,與受眾的溝通采用更有實效、更新穎的方式來進行,并且在日常工作當中將新媒體融會貫通,來實現自身的轉型。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記者工作有著比較嚴重的程式化,有著比較生硬的報道形式,報道的角度比較的單一,不能滿足當前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記者一定要進行轉型,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但是記者的轉型需要經過一個系統的過程,在記者轉型之路上,需要自身的不斷努力,也需要行業的大力支持,但是當前一些報刊雜志沒能打破傳統模式的制約,缺乏與時俱進,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涌現出了形式多樣的新媒體,這讓人們有了越來越多樣的信息獲取途徑,隨著發展人們也變成了信息的傳播者。在此狀況下,對于記者而言,信息變得缺乏很強的時效性。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在獲取信息時還是采用傳統的方式來進行,這降低了新聞的時效性,這樣不但會影響新聞的效果,還會影響公信力。面對新形勢,一些記者需要進一步提高敬業精神,需要加強對新聞的深度挖掘,增強新聞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在工作過程中缺乏創新,使得不能增強新聞的熱度,不能有效地抓住受眾的目光,這不利于記者的轉型[1]。
在媒體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媒體與新媒體日漸加深了融合。在這樣的趨勢下,要想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就需要記者積極地更新觀念,改變思想,加強對新媒體的全新認識,增強自身的媒體融合意識,借助媒體融合的優勢,來加快自身的轉型,從而使傳統媒體工作實現轉型,使傳統媒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基于此,記者要將自身轉型為全媒體時代的記者,要全面了解和深入地分析新媒體的傳播規律,能夠更充分地提高自身的采編能力,記者的轉型還需要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準確地捕捉新聞的熱點,促使新聞信息更多樣化,這樣來更好地吸引受眾,使新聞傳播的范圍得到擴大,提高影響力和競爭力[2]。
在傳統媒體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存在著單一的形式,媒體工作者在工作當中最為注重的就是內容、原創和觀點。但是在當前新媒體時代,更為重要的是媒體的形式,由于有著巨大的信息數據,存在著新聞報道之間的相互抄襲,這使得只有更獨特的形式,更具創新性的新聞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從而才能更好地傳播和滲透新聞的內容。對于信息的傳播來說,更為重要的就是新聞內容的價值,而新聞產品需要與受眾的生活有著更高的貼合度,重視受眾的喜好,著力于通過形式、效果、反饋的過程來獲取更多的利益。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不斷革新了新聞產品的形態,新聞報道也轉變為可視性。比如,在2017 年的兩會期間,各大媒體對報道的形式進行了創新,這將新媒體的優越性展現了出來,通過短視頻來進行傳播,成為報道的新常態。像中國日報新媒體通過外國人視角來對兩會進行解讀,還有央視網專門為年輕人推出的兩會熱點問題等。對于兩會的報道還有創意出微信紅包雨等互動方式,不僅給受眾帶來了新的體驗,還改革創新了新聞產品傳播的形式、傳播的內容等,有助于提高受眾對新聞產品的認可度。對此,記者需要將自身進行轉型,不但要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還要變為新聞產品的設計和創造者,對于記者各種能力的增強來說當前的新形勢顯得格外的重要,主要體現在PS 能力、編輯策劃能力等,記者掌握這些新媒體技術,能夠使生產新聞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新聞的價值,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3]。
在新媒體時代,記者需要不斷豐富知識,對信息進行更為深入的解讀,促進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性,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環境,才能增強競爭力,提升自身的話語權。對于新聞報道來說,十分注重深度的報道,對此,記者的轉型就需要對新聞點進行深度挖掘,從而提高新聞的質量,對相關行業知識和規律進行分析和探究。比如,微博當中有些自媒體很有名氣,比專業記者產生了更強的影響力,究其原因,除了迎合受眾的喜好外,還對信息的背景進行了研究,并對某領域知識進行了掌握。對此,記者要發揮自身報道和評論的專業度,來對受眾進行積極的影響。記者需要始終堅持深度和專業度,將自身轉變為報道領域的專家,引導公眾進行深度的思考,對新聞背后的社會問題進行探究[4]。
新媒體時代,記者面對著很大的轉型壓力,這就需要認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轉變工作思路,在實踐當中,加強經驗的歸納和總結,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增強轉型的動力,找到轉型的路徑,促進記者在新媒體時代的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