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曾慧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8)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2012年,“互聯網+”理念被提出,2015年,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如今,“互聯網+”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為大眾創業創新提供了優良的環境,為智能化生產、服務提供了技術、方法支撐?!被ヂ摼W+教育”為教育行業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教育變革。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各個專業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了解操作系統,掌握辦公軟件的操作,可以勝任辦公自動化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網絡的學習能力,依托信息技術的共處能力。通過使用計算機,可以為解決專業領域問題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同時,互聯網和辦公軟件的熟練應用,是培養良好的交流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礎[1]。
由于學生的生源不同,地區差異,高中時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導致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起點不同。有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覺得課程內容太簡單,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有的學生找鍵盤上的字母都有困難,感覺老師講授的內容太快,對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消化,老師就開始下一知識點的講解,從而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終導致一節課下來,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囫圇吞棗。這就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困難,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顧全整個班級的教學,不落下一個學生,是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大部分教師采用講授加演示的方法,或者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跟著老師的節奏,邊聽邊思考邊操作,基本可以掌握老師教授的所有知識和技能。學習積極性差的學生或者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由于不想聽或聽不懂而放棄學習。長此以往,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結果,降低了教師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較多,知識點繁雜,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要上機操作練習。一學期24或30學時,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里把知識系統全面地傳授給學生,學生上機操作時長不足,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很難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拓展。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各個專業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統一,沒有考慮到專業差異,個體差異。在工作中,經常會接到畢業學生的電話,咨詢工作后所遇到的問題,大部分是Excel函數部分的問題。在傳統教學中,Excel函數部分所有專業所學內容都是一樣的。由于學時限制,教師又沒有時間條件進行拓展練習,導致學生只是入門,無法完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如果根據專業,重點學習專業相關的函數,將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應職業崗位中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同時,也能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
“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促進了教育改革的創新發展?!盎ヂ摼W+”背景下,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了方法和途徑。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把教學由課中拓展到課前、課中和課后,沒有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無形當中增加了課程的學時。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以多種表現形式通過智慧教學平臺呈現給學生。比如文字、圖形、圖片、視頻等。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在課前、課后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對知識進行預習或鞏固,提高知識的吸收效率。教師采用的手段可以是QQ、微信、釘釘、雨課堂等,可以根據需求選取適合的工具或平臺。
傳統教學模式由于受學時、地點的限制,很多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和教學改革思路都無法實施。“互聯網+”環境下,為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梢愿鶕W生專業特征橫向分類,同一專業學生根據個體差異,縱向分層。根據分類分層的結果,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比如,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對Excel函數中財務方面的函數需求更高,所以我們在講函數時,可以偏向這方面的函數。同一專業的學生,由于學生個體差異,針對同一教學內容,我們在案例設計時,可以根據學生特征,分層設計,比如可以分為基礎層、提高層和拓展層。基礎層為最低層,供那些基礎差或者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操作使用。拓展層為最高層,供那些基礎好,知識接受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學生操作使用。當然,選擇哪一層的案例進行操作,自主權在學生,教師可適當干預,而且教師鼓勵學生選擇高層次的案例進行操作。分層教學,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學生不會因為聽不懂或者太簡單而產生倦怠、厭學情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資源是能夠反映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2],為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基礎保障。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學情分析,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環境下提供的工具上傳適合學生的教學資源,以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后鞏固提升使用。教學資源的類型可以是多樣化的,如制作PPT,制作微課,制作案例、制作在線試卷等。案例的制作要考慮到分層教學,所以,案例資源也是分為基礎層、提高層和拓展層的。分層教學資源,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在制作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團隊信息化建設能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學設計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導學和課后延伸三個階段。課前,教師將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提供的手段比如微信、QQ、雨課堂等發送給學生,學生利用空閑碎片化時間進行預習、練習。通過課前準備環節,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不明白的地方加以標記,以備課中討論。課中導學,這個過程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收集學生課前準備階段遇到問題并進行梳理、總結,以任務的形式下發給學生,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嘗試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集體智慧解決了問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榮譽感。最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通過步步引導和演示講解,和學生一起攻克難關。課中導學環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講解演示時間縮短,學生操作練習時間延長,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操作實踐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課后延伸環節,教師通過智慧教學平臺布置任務,當然任務也是分層的,學生可以通過完成任務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同時,通過挑戰提高層任務或拓展層任務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教學效果的基本判斷,為教學活動更有效地開展提供基本的依據[3]。“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評價更加的多元化。評價可以由課中延伸到課前和課后。除了傳統教學的課中表現和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我們還可把學生課前準備階段在線時長,課中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課后復習鞏固在線時長及完成任務質量、在線評論等作為評價依據。通過互聯網及課堂教學,實現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評價。
“互聯網+”背景下,教學活動進行了延伸,學生可以利用空閑的碎片化時間根據自身需求來選擇學習的內容、時間和地點。利用“互聯網+”環境下提供的智能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地連接和深度地融合,極大地擴展傳統教學模式的教育載體,構建出新型的“教”與“學”的關系[4]?!盎ヂ摼W+”背景下的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勢必向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學習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提升了教師團隊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推動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