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春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安洛鄉文琴小學,貴州 畢節 551806)
解決問題是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學習實現數學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客觀反映了數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的本質。在傳統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難以實現應有的教育目標。數學教師應該科學組織教學活動,才能事項相關課程改革的有效落實。
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觀念,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及自主性。具體而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加以牢固掌握的同時,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多樣化的解題方法,學會舉一反三,敢于且勇于創新,從而掌握不同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提高數學解題能力。以“圓”為例,教師在具體講述環節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特征、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等基礎知識,然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解答這些知識。如針對圓的面積計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動手裁剪,將圓分為多個近似的小三角形,并拼接成近似的梯形或三角形,在此基礎上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或者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生活中常見的車輪等物體為何要制作成圓形呢?若將車輪制作成正方形或三角形會如何?讓學生通過思考來豐富解題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烈,對外界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鑒于此種心理發展特點,小學數學教師要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教師循循善誘地指導,讓學生感知到實際問題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系。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快速地對數學模式進行檢索,能夠正確選擇合適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將數學模式進行推廣,讓學生能夠更加自如地應對問題。
要想讓學生提高實際問題的解題速度,保質保量的得到正確的解題結果,其基本以及核心內容是要準確審題,切實把握實際問題當中的含義,始終保持正確的思考和解題方向。假如學生并不理解實際問題所表達的意思,或者是完全曲解題目的話,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難上加難。當前小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當中就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在審題方面的問題是十分突出的,往往體現在混亂理解、混淆關鍵詞、過于急切、一知半解,進而在實際解題當中不能夠保持思維清晰,出現很多的失誤。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出現抵觸和恐懼的情緒,不再愿意解決數學實際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法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注意指導學生掌握準確審題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審題習慣上進行優化培養。第一,在閱讀數學題時必須耐心。在實際問題的解答上,學生應該將很多時間分配給讀題,只有保證題目讀得清,才能夠得到正確的解題結果。第二,讀題時要盡可能的放緩速度,保證審題細致,同時避免胡亂增減詞語。第三,要準確區分理解難度大的詞。
小學時期,學生普遍喜好玩鬧,這也使得其在數學學習時,無法良好地進行知識點的總結與反思。同時,由于小學生的解題思路不夠清晰,常常馬虎大意,造成一些數學題反復出錯。而錯題整理是降低學生做題錯誤率的重要方法,當前錯題本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教育當中,其不但能幫助教師彌補教學缺失,促使數學教學效果得到良好提升。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知到自身的知識盲點,端正其學習態度,促使其養成錯題整理以及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對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指引學生總結自身的易錯題型,并將其制作成冊,詳細記錄自身的錯誤原因以及正確步驟。使小學生能夠深刻地反思自身的學習情況,讓他們能夠在后續的學習中更加便捷和正確地解答同類題型,進而幫助其樹立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可指引學生在課后多翻閱錯題本,深化自身對于易錯題型的認知。而且,教師可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教授學生糾錯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查找錯誤,培養其自主總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思維水平,促進他們多項能力的發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充分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鼓勵他們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為未來的學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