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國輝
(廣西省桂平市白沙鎮中心小學,廣西 桂平 537221)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落后的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樣的社會環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語文閱讀教學不應停滯不前,而應結合社會環境和新課改理念,靈活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課的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學習漢語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教學生聲母和韻母,然后教識字。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同時,由于單一教學方法的影響,許多小學生不喜歡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已經感受不到語文課帶來的樂趣,感到語文課枯燥乏味,導致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質量沒有得到提高。
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通常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他們不會在課堂上主動思考和發現問題,這不利于小學生的發展和有能力的學生的培養。另外,雖然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但在閱讀過程中有許多語法結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結果,學生們會對閱讀失去興趣。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特點,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無論是在現代社會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團隊合作都是一項基本技能。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競爭意識。合作學習法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圍繞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同時,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中互相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相互配合,努力完成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人物的性格特征,讓學生學習文本英雄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反復閱讀中改變學生的閱讀觀,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外,采用碰撞的方法不利于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豐富,不能準確理解教材內容。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異,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一樣。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事先設計合理的學習目標,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同時,小組成員可以相互討論,不斷加深對語文教材的理解。每個小組應選出一名學生擔任小組組長。組長的任務是協調成員之間的關系,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安排適當的學習任務。此外,組長應總結小組成員的討論結果,最終得出準確答案。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老師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說明小組在本節課中學習了什么知識,討論了什么知識,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困難。之后,教師和其他小組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分,得分最高的小組被評為“本班優秀學習小組”。這樣,就增強了團隊成員的團隊意識,激發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同時,教師和其他群體的贊揚和肯定,將激發小組成員的閱讀積極性,更好地加強他們對語文教材的了解,提高閱讀課的教學質量。
學生的成長環境、課外知識閱讀量、理解習慣等因素都會影響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雖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了合作學習,但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仍不盡如人意。鑒于此,教師應適度參與合作學習,積極引導學生。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深入每個學習小組,了解每個小組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雜病,然后總結這些困難和雜病,在課堂上得到統一的解釋,這樣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又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課,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對閱讀的看法,讓每位學生都能喜歡上閱讀。當前,合作學習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一教學法的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要盡可能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當然教師也要深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