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芳然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窄嶺中學,河北 承德 068350)
俗話說得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也。由此可見,讓學生學會質疑太重要了.質疑是創新的開端;質疑是啟智的關鍵;質疑疑思維的開端。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敢問、愛問、會問,逐步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生一進教室就有一種無形的壓抑感,這嚴重制約了引發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只有努力營造出“師生”及“生生”之間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氛圍,才能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敢于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我在課堂教學中千方百計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首先,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不以權威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創設出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敢于自由發問.其次,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質疑的勇氣和興趣,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就用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古怪問題或別出心裁的念頭時,也予以肯定和鼓勵.譬如,在講授“圖形的旋轉”時,先拿時鐘和風車進行轉動,使學生對旋轉有了一個初步印象,再讓他們歸納出這兩個現象的共同特點,從而得出旋轉、旋轉中心和旋轉角的定義接著又啟迪學生:“當你學習了圖形的旋轉后有什么疑難問題嗎?”如此看似比較簡單的問題,卻噴發出學生積極質疑的火花,促使有不少學生提出了比較好的問題.諸如:“風車的旋轉角度是多少?時針在旋轉,哪個是旋轉中心?”等問題.由于全班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所提的問題千奇百怪,在質疑問難時,有時不能提在點子上和關鍵處.此時,我就以鼓勵、引導為主,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恰當的評價;針對有些學生提出比較好問題的同學,就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索、質疑和創新.
學生的質疑取決于教學的良好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營造和諧融洽的質疑氛圍,有意識地營造自由、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做到敢質疑、會質疑,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故意出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進行質疑,也可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創設一種有意義的、開放的、富有挑戰的情境,激發質疑的興趣,引導學生從內心的真實需要出發,提出問題,開展探究。
(一)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具體引導到學生獨立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漸進過程,特別是為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探求新知,問題情境的創設就顯得更為重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猜測、驗證、使其對觀察與歸納所得的結論產生懷疑,進而得出證明的必要性.抽象深奧的道理通過情境設計,一下子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柳暗花明,豁然開朗起來,對新知識的學習一點也不感到枯燥,因為學習過程像磁鐵一樣有吸引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問題情境,讓他們跳出教材,走出課堂,到更廣闊的背景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組織他們熱烈討論,通過教師的適時點撥引導,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養成一種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習慣。在八年級數學(下)第五章數據的收集與處理中,為了讓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能積極地提出問題,在課前,布置一個學生活動:調查全班同學每周干家務活的時間,讓學生再次經歷數據的收集過程,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從而復習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等概念.同時通過對這次調查活動的分析,讓學生進入一個生活中的問題情境,在教學中學生就很容易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怎樣收集到的數據;怎樣處理數據、用什么統計量來比較每個同學的干家務活的時間等,從而引入了普查、總體、個體等概念,然后聯系生活中的“人口普查”等現實,對原有情境進行變式,引起對學生普查局限性的思索,從而引出抽樣調查,在這一情境的創設中,學生自然會對兩種調查方式進行比較,明確各自的使用范圍。
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需要教師持續不斷地努力,也需要在學生良好求知欲和好奇心作基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質疑的位置和知識內容,并通過何種方式來提出有意義和價值的問題,繼而能夠從“想問”向著“會問”進行轉變。
教師需要讓學生對當前所學習的知識結構進行掌握,以此來對質疑的主要方向點和內容進行關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單元模式的教材內容作為基礎,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質疑方式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上示范問題的提出,并通過這種形式來幫助學生及時確定質疑的位置和重點內容.例如,教師在“平行線的性質”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要求學生進行平行線的特點和性狀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能夠對其特定的性質和相關定義進行明確.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思考和實踐上得出相應的邏輯關系,結合圖形的實際特點推理步驟進行論證.最后,師生共同準確規范地寫出推理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哪怕質疑的問題價值不大,這是學會質疑的起點.對于質疑跑題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及時調控,不放任自流,讓學生逐漸學會質疑。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應當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教師在此階段通過教學方式的合理選擇與教育思想的有效改善,結合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狀況來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培養,來逐漸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提升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