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實驗小學,河南 商丘 476000)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教師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重點突出法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做到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相融合。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不斷提升自己法治素養和綜合能力,更好的應用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好地開展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法治綜合能力。
“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是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公民提出的新要求,這一提法彰顯了黨和國家對于法治內涵認識的不斷深入,法治建設繼續向縱深和基礎推進的信心。從辯證的觀點看“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養”,它即是我們深入推進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根本目標,也是法治建設基礎和動力源泉:即全民族法治素養的提高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設是相互促進與相互構建的。法治素養,簡言之,是指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質,一個人法治素養如何,是通過其掌握、運用法律知識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識表現出來的。是人們通過運用法治思維,依法維護權利與依法履行義務的素質、修養和能力,對于保證人們尊法守法用法有重要意義。法治素養是政治素養的一方面,是一種高尚的、優秀的素養,是一種只有經過訓練和實踐才能獲得的內在與外在優秀品質。判斷一個人的境界、修為、法治素養有多高,必須透過行為來衡量。因此,人民教師地法治素養應該是在思想意識層面的修為與訓練,必須要通過自己的行為來體現,內化于心的法治思想意識與其指導下的外化行為結合,才是人民教師的法治素養。
教師法治素養指個人為了從事教師職業,經過一定后天的學習和培養,所獲得的關于教師職業法規知識、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相應思想觀念、意識、態度等,也可以稱為法律素質。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屬于一般教師范疇,其應具備一般教師的法治素養,一般來說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具備的法治素養主要包括:一是扎實地與課程相關的法律基礎知識。二是理性的法治思維。三是規范的法律語言。
隨著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使用,該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不管從課程結構到教材體系,核心理念到培養目標,從教學模式到評價體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個別內容的改編與重組,給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用好新教材,領會課程標準和編寫意圖,有效地執行教材,更深入的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政策,是擺在一線教師面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深入學習有關法律法規、熟悉《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涉及法律法規以及《小學法治教育專冊》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建優良的法治教育課堂,研究法治教育專冊課例,通過多元化教育渠道,讓法治教育潤物無聲,滲透到課堂中、生活中、實踐中。提高該學科教師的法治素養水平和教學技藝。
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正確認識法的作用和價值;樹立積極的法律情感,加深對法律的認同和信任;具備法律的觀點和信仰,能從法律的視角分析社會現象和問題;能用法律思維的方法分析教育教學中的法律問題。道法課教師能熟練運用掌握的法律知識對道法課教材中出現的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同時還能舉一反三,拓展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對于學生平時提出的法律問題能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解答;能根據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安排,對學生進行各種法律教育和宣傳活動;對于侵犯師生權益行為能進行初步法律的分析,維護師生權益。結合《小學法治教育專冊》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個性到共性的飛躍,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法治素養提升,可以有效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教師在將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堅持法治教育滲透,以兒童的視角選擇教學素材,以兒童的視角和選擇了教學手段,這樣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讓教師的法治素養的體現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到法治知識。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小學法治教育專冊》 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引用了大量憲法條文,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對憲法有深刻的理解,作為教師應能準確解讀其含義。掌握與憲法的有關的基本概念,如公民、國籍、基本權利、國體、政體、國家制度、國家體制、國家結構等。掌握憲法的特征、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我國的國家制度、國家結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等。認識理解憲政,正確看待當代憲政思潮。
教材還涉及法學基礎理論和憲法學理論,這更需要教師加強相關理論學習,提升專業素養。道法課教師在道法課教學中要準確使用和解釋法律概念;準確引用法律條款,明確法律條款中條、款、項的含義;能準確區分相關概念的區別,如公民與人民、國家機構與國家機關、權利與權力、國體與政體、罰款與罰金、定金與訂金、違法與犯罪、期日與期限等;明確民事行為能力、行政責任能力、刑事責任能力的年齡劃分;還能用通俗的語言向學生解釋專業的法律概念和術語。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法治素養,做到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相融合,是開設好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