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吉林省輝南縣第一高級職業中學,吉林 輝南 135100)
新課程改革的余熱和教育回歸本位的呼聲中,高效課堂再次為人們所關注。作為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現行教材體裁廣泛,內容豐富。教師應注意挖掘其思想內涵,結合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愛國主義和特色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除了運用課外讀物、英語諺語、名言警句等,向學生介紹英美文化中值得學習之處,如:時間觀念,競爭意識,自信、自立、文明禮貌等,使他們認識到各種美德都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就對這位教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學生對某一英語教師失去了情感,這個老師就難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本門學科的思維、記憶、理解、想象等一切認識機能,都會受到阻滯和壓抑。要克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上要有游戲的成分,有幽默,有笑聲,有爭論。
在學生合作的討論過程中,老師是觀察者,引導者。例如:教師必須對每個小組的討論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在適當的時候對進行順利的小組提出表揚,而對偏離學習任務的小組進行及時的指導和點撥;而在小組匯報時,老師則要扮演好組織者和評價者的角色,適時地介入讓學生明白合作的技能與方法。高效課堂的實施,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要積極進取,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
所謂定位,是指對教學目的和內容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位置的確立并做出的評價。固然,中職英語整體教學是各個教學因素和環節有機聯系的統一體,但并不意味著英語整體教學就是面面俱到。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在客觀存在的眾多矛盾中,有一個超界定作用,影響其他矛盾解決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決,勢必影響和帶動著其他矛盾的解決。對教學目的、內容、方法的科學定位,就是抓住了英語整體教學的主要矛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主要的精力,攻克定位的內容從而帶動其他問題的解決??茖W定位的結果,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富有效率性和層次感,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智力、方法、心理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整體教學的目的。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定位的實效性和科學性。(1)實效性是指定位內容使價值的高低和所涉及內容的廣泛程度。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往往對知識內容的定位十分準確,而忽視了其他教學因素的定位,如: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忽視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不注重對英語這種語言載體所體現的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思想的理解與掌握等等。(2)定位的科學性是指定位的藝術和方法。一個模塊、一個單元的知識內容是客觀的,但由于人們的思維方式,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角度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地區,不同領域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識特點的差異,人們對同一問題的定位可能有所偏差。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努力學習教育理論,深入了解學生,深入鉆研教材,從實際出發,用科學的態度嚴格要求自己。
目前,英語課堂上基本消滅了“填鴨式”“注入式”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以“異步教學”“啟發式教學”“軸心循環教學”等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改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原則:(1)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的培養,為時代造就合格的、創造型人才;(2)教學過程與效果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會學的方法,會學英語,主動積極地學習英語,這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
傳統的教學提問有如下特點:教師問,學生答,問題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確唯一,最終以學生解答教師的所有問題為教學的歸宿。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提問而言,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全程質疑,在課堂真實問題動態生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要始終采取積極鼓勵的態度、引導學生質疑。不僅要讓學生解決“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等問題,更要鼓勵學生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即使學生提出一些教師或學生一時都難以或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更應該做到坦誠相待,不能胡編亂造,欺騙學生,敷衍了事。這樣只能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也違背了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藝術的魅力,既要做到活而不亂,靜而不空,又要做到聲情并茂,情理交融,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提中職學生學習英語課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今后考入高一級學府繼續深造或參加祖國經濟、文化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