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紅營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鄧莊鎮大葛村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數學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抽象,又考驗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尤其是小學數學,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尚處于發展時期,理解和學習能力有限,對于數學課程的內容,感到既枯燥又難懂。尤其農村小學,因受地域因素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學生的見識有限,對于一些數學課程內容更是感到晦澀難懂。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數學課堂中,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圖形、公式演變、換算等數學內容,將抽象的知識變成直觀、具體的內容,教學內容難度降低,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深入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而且網絡信息技術固有的特點,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探索,有利于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目標的實現;同時,農村小學教學環境和教學工具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綜合水平的提升,將信息技術引進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參加相關的學習培訓,掌握信息技術新的發展成果以及應用技巧,促使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探究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一是缺少信息設備,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普及性不夠。雖然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已實施很長一段時間,但有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中,缺少必要的設備設施,導致小學數學課堂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信息技術并未真正在課堂中實施;二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認可度不夠,使用信息技術的頻率較低。有些農村小學具備充足的信息技術設備支持,但教師的觀念比較落后,沒有深刻地意識到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活動的重大意義,還執著于以往的教學模式,不積極學習信息技術設備的操作技巧,在課堂中很少應用信息技術;三是過于追求教學形式,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很多教師只是盲目地落實,無論什么教學內容,都千篇一律地使用信息技術,導致小學數學課堂過于形式化,缺乏教學針對性。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對于邏輯思維與認知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還是不容易被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力將抽象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從熟悉的角度切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同時適當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靈動起來,吸引學生的關注。例如,在學習“圓”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結合農村小學生的生活經歷,選取一些他們常見的貓、狗、豬、雞等小動物作為教學動畫中的主角,讓每一個小動物都騎上不同形狀輪子的自行車,貓的自行車是三角形輪子,豬的自行車是正方形輪子,雞的自行車是梯形輪子,狗的自行車是圓形輪子,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動畫展示內容,并讓學生去觀察其中的奧秘,最終逐步引導學生總結出關于“圓”的知識。
在傳統的課堂中,尤其是數學這種考驗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科,學生幾乎都是被教師“灌輸”知識,并未真正發揮主體作用,課堂主導性不強,對知識點的理解也不夠深入。但事實上,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正處于活躍期,創造性思維能力很強,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設置情境,在情境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提高學生的主導性和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積”的課程時,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教會學生將圓柱的體積轉換成長方體的體積,對于學生的空間轉換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述,那么學生很難接受,而農村小學中一些教學工具又很有限,無法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真實的實驗器材,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段微視頻,請一位同學去做實驗,在視頻中讓被邀請的學生展示如何把圓柱切開,又如何拼成長方體,之后在課堂上播放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仿佛置身于實驗中,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學習內容。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目標的促使下,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農村小學數學的教育更應該被重視,更需要教師的投入。如何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是教師們應該研究探索的永恒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