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體系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高職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人的存在首先是生命的存在,生命是以生命活動體現的,生命活動具有多種表現形式。體育運動是人的生命形式之一,它折射出生命活動的重要特征,從人類活動的一個側面表達和實現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是最貼近生命的學科,因此高職體育教學與改革應貼近“生命”的視角。如何使學生的生命價值在體育教育中得到充分體現,使學生的生命健康茁壯地成長,是當前高職體育工作的重點[1]。本次研究主要針對“生命”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現狀以及改革措施進行分析,詳細研究內容見下文:
崗位體能主要指個人在專業崗位上充分面對崗位壓力,承擔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解決后續工作問題,保證個人身心健康的能力。從生命視域角度來看,高職體育教學任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壓力,一般來說,高職院校的理論教學任務時間較短,更注重實際的實踐工作的水平。高職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平均時間為2 學年,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了大量競技體育項目的學習和訓練,可見,學校對職業崗位體能的發展重視程度極低。由于體育教學是一項高風險的教學項目,高職體育教學中職業安全教育十分缺乏,經常導致許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受傷,無法正確處理傷口,造成嚴重的后續傷害[2]。
職業心理教育是以心理教育為基礎,既要對個體的個性化、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個人價值觀進行正確定位,又要從職業性、技術型等方面對個體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縱觀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往往涉及簡單的心理教育,而專業心理教育的教學實為罕見。高職體育專業心理教育的缺失往往導致學生精神生活的缺失,并導致學生健康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缺陷。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還很膚淺,對學生挫折教育的認識也還停留在表面。很難有效地幫助學生平衡心態,抵抗面對的挫折。
所謂服務意識,是指個體不受利益驅使的情況下,能夠自覺地、主動地、熱情地參與服務他人的行為。但目前,經過多次高等職業體育教學的學生很少能表現出明顯的服務意識。通常這些工作需要教師通過指定來要求學生,這不僅反映了當前體育院校學生服務意識不強的現象,也反映了高職院校對學生服務意識培養不足的現狀。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除了對學生基本技能進行培養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學生的職業規劃,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職業。例如,在市場營銷專業的體育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外,還需要開發一些團隊野外生存等小游戲,讓學生團結合作,相互信任,并共同協商完成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另外,體育教育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思想狀況,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讓學生體驗生命式的體育教育,通過團隊活動和娛樂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此外,還應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良好的心態,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提高[3]。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的教育,而且要將體育知識與學生的專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有效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在發生安全事故后的自救意識和能力。在教學中,應增加職業安全教育,使學生有效學習自救能力,從而增強安全意識,有效規避風險,并根據專業特點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另外,可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安全防范知識設置情景事故,培養學生應對事故的能力。
對于學生的培養,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為人才的有效培養,并不斷加強學生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思維。其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可以利用借用設備或是選擇場地等雜事,鍛煉學生的基本禮儀,使學生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角色扮演建立運動場景游戲,這樣學生可以在游戲對服務意識有更好的體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并形成一種習慣,為學生未來崗位職責的遵守提供了有效的鍛煉,并有效提高學生的生命價值。
綜上所述,結合“生命”的角度,來分析和探討這一現象在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中已逐漸演變成一股熱潮。生命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重要前提。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對“生命”意義的重視和教育。在教學改革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讓學生通過體育教育來豐富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高職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能夠著眼于充分展示學生的活力,必須能夠明確教育的初衷和促進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根本目的。高職學校和教師都要深刻了解體育和生命之間的深刻聯系,堅定地圍繞以生命為主題的教學目標,拓展學生的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從生命視域的角度進行高職體育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