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唱凱鎮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102)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做好相應的調整和改進優化,引入更加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從而達到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目的。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提問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提問的有效性,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育實踐中,正確的教育理念對于教育行為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有功利主義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問什么,一切為了考試,為了考試的一切。若想提高小學語文高年段課堂提問質量,就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課堂提問理念。這種理念首先表現在對于課堂提問的重視,這種重視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對提問的關注,還表現在課前積極預設問題、課后積極思考兩個方面。其次表現在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要積極關注那些平時上課不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對于年級不同的學生,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程度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最后,教師還要正確評價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恰當的反饋,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獲得感。
當我們在進行小學高年段語文教學的時候,要想使課程內容的教學變得更加有效,教師需要在課前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提問預設,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預設提問內容的設計,可以有效掌握課程內容教學的主體干線,同時還能夠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一步一步地指引學生進行學習,二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我們還需要抓住預設提問的時機,因為在課程內容教學中,可能并不會完完全全地按照預設的思路進行,具有一定程度的隨機性,這時候更需要教師展現出相應的教學能力,以此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從學生角度出發,認真思考作者的表達意圖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等,選擇合適的提問時機和問題。教師在進行提問的過程當中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問的切入點,這是非常關鍵的,決定了能否讓學生感興趣,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二是需要了解學生對問題理解時的差異性,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三是分層次進行提問,由淺到深,逐步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本知識,以此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確保所提問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能夠讓學生對于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們通過思考,回答出對于問題的自我理解,這樣能夠讓教師對于學生文本掌握的具體情況進行更好地了解。在進行相關教學時,我們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啟發,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結合已經掌握的語文知識和經驗來探究相應的問題,最終達到提升語文文本內容學習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對《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在學生學習完整個文本之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具備啟發性特點的問題,讓學生們思考一下對于五壯士行為的看法。在完成課文知識學習之后學生們對于這一問題會產生不同的看法,讓學生通過啟發式問題的引導,更好地對于自己的看法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表達,這樣學生們所學習的內容也就能夠得到更好的深化。
教師的提問策略和提問的內容需要進行不斷地總結才能真正地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且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發揮持續的作用,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合理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真正地在教師問題的啟迪下,進行更加積極的知識學習和知識實踐。因此在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研究的過程中要注重進行總結和提升,才能真正地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推進。語文教師要對于學生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對于提問問題的種類以及提問問題的方向進行記錄,從而對下一階段教學探究工作的順利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對于學生的實際反饋情況要進行更多的歸類,對于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的表現情況以及回答情況不如意的學生都要進行及時的總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己的教學效率,更為研究工作的進行發揮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和思維模式,還能發展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獲取盡可能多的學科知識。這既是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又是小學語文學科在新課改大背景下的必然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