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志平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第四小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核心素養,學生不僅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有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好課本中的公式定理,還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當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
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如今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工作,對于教師來說,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完善自身的教學水平。對于學生來說,增強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夠提高對各個學科的學習效率和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要想培養好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須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入手。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空間想象能力、抽象理解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等。這些思維能力都是蓋好數學大廈不可或缺的根基,對培養自主探究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著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位置與方向”這一章節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一章節的內容著重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位置判斷能力。教師可以通過PPT 向學生演示各種方向是如何判斷的,也可以通過早上太陽的位置等實際例子來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很快地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起自己的思維能力,并且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自己的數學自主探究能力,提升自己的數學知識水平[1]。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很難適應枯燥無味的學習環境,喜歡在輕松趣味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從中可以看出,一個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培養自主探究能力打下基礎。為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氛圍,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課堂參與度。當前,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已經在課堂上采用了情境式教學的方法,不過有時這些情境卻并沒有與教材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導致學生產生了一些認知偏差,影響到了他們后續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意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還要意識到優化情境教學的重要性,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此提高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進行“認識三角形”這一課時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結合課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采用教學道具或者是多媒體技術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鈍角三角形三者的區別與聯系。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短片的形式,讓學生明白“不論三角形的三個角度如何變化,其內角和永遠都是180°”這一定理。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個長方形道具和一個三角形道具,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當中明白“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圖形”這一基本定理。通過創建和優化教學情境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小學生探究教材知識的興趣,同時也極大地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2]。
多媒體技術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因其資源的豐富性和即時性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而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也有利于教師培育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上,能幫助小學生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幫助他們更加投入地對問題展開思考。比如,在進行有關幾何問題相關內容的教學時,多媒體技術可以很方便地對幾何圖形進行平移、變換和拆解,小學生能夠很直觀地對幾何圖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就極大地加深了小學生對幾何這一模塊的學習印象。由此可以看出,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上,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到相關知識,同時多媒體技術的專業性還能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在此基礎上,小學生能夠拓展自己的數學思維,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并且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教育需求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摒棄一切以成績為重的觀念;要優化教學情境,小學生在生活當中感受數學;要優化教學資源,提升課堂教學的厚度。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效果,不斷反省和分析自己的教學方式,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