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道林
(錦屏縣第四中學,貴州 錦屏 556700)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我國教育方面的一大弱勢群體。對于初中的留守兒童來說,與普通的留守兒童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分析。兩者存在于很大的差異性。留守兒童學習中狀態不佳,意識不強。學習習慣沒有達到良好的養成。處在初中階段,是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期不及時的進行補救和監督會對其的一生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期間就需要教師樹立對留守兒童的耐心和責任心,找到相應的培養策略,促進其學生健康成長。
處于農村環境中的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普遍有誤解。他們的經濟水平低,社會發展落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部分也是作為家中的長輩。家里往往把辛辛苦苦做農活的莊家錢作為資助學生的學費。目的只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前途。而現如今普遍就業形勢嚴峻。找工作的問題很難解決。所以監護人認為只要吃飽穿暖了就好了,學習好壞和自己沒有很大關系,都是學校和孩子自己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識字認字就可以了。這一觀念的認識導致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孩子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教育觀念的錯誤。對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非常大的阻力。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流轉于各地,監護他們的只是家中的長輩,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祖輩親友并不是重視教育觀念。他們的重點大部分只放在了學生的日常起居和家中勞作事物,而極少數的監護人才會去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由于他們的知識水平都不高,在學生家庭作業方面也不能及時地給予指導,學生在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不能養成。造成學習動力不足,自覺性較差。
留守兒童的身上本身就會存有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對于學習態度當中,學習態度本身不斷正,在作業方面馬馬虎虎,潦草行事,家長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況忽視,導致學生自己形成不了良好的個人習慣。課下更是沒有父母的及時督促,他們只把自己的時間放于玩耍之上。長期下來這些留守兒童逐漸養成了自私、懶惰、自理能力差、,任性、貪玩兒等不良習慣。
留守兒童離開父母的指導,沒有相應的關心和督促,加之隔輩長輩對于留守兒童的溺愛,使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及時建立交流。加強溝通使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狀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指導,同時和家族的監護人進行合作。雙方共同促進學生學習,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小強是一個非常貪玩的學生,經常放學以后記不得回家的時間。在放學途中和學生一起逗留玩耍。每次等到天黑以后才想起回家。教師得知道小強的這一狀況之后,和小強的奶奶進行溝通。經過一番溝通之后,奶奶對小強的回家時間規定了一個固定的時間點。這一策略的實施。讓小強放學回家后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作業。改掉了以往因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作業而馬馬虎虎應付老師的壞習慣。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階段。他們的心理特點是處于最敏感的一個時期。很多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造成他們的心理問題逐漸擴大,最終釀成很嚴重的問題。而作為教師,明白留守兒童的心理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地帶。他們的自尊心極其脆弱。表現出來的各種惡劣行為都是不自信的表現。教師應當及時的對于留守兒童進行呵護,采取有效合適的教育措施。
例如:針對留守學生的教育,教師應該及時的發動全體學生進行關心。讓留守學生體會到來自集體的溫暖。在課堂學習中,當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時,教師應當及時地做引導,主動地點名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問題良好表現積極的時候。作為教師就應當夸獎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尊重和學習成就感。同時根據學生喜歡表揚的心理特點。積極發現他們各自的長處,尋找每個人的閃光點。增加學生的信心,讓他們自覺地去學習。
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是教師最難得的品行,用愛去感化留守兒童。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心是教育的開端,關愛每個學生是教師應盡的義務和職責。留守兒童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出現了各種問題學生,他們也極度渴望教師對學生的愛。而寬容正是至于這些問題學生和留守兒童一劑最好的良藥。作為教師,要平時多留心觀察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消除對他們的偏見意識。減少對于學生的職責、訓斥,留給學生多一些耐心。逐漸幫他們樹立起信心。一步步引導他們提升本身對學習的興趣,減少對于學習的抵觸,促進師生感情進行學習目的的滲透。讓留守兒童從內心感受到家的溫暖。在關愛的同時,尊重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在學習上更加用心,潛移默化培養學習習慣。
結束語:留守兒童是現階段出現的一個普遍社會現象。他們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對于愛的缺失是不可彌補的。對于每個學生而言,他們都是祖國中每一朵嬌嫩的花朵。而留守兒童的這一群體。是祖國中最嬌嫩的那朵花。需要教師用愛心去澆灌。細心去栽培。把目光放長遠。著眼于學生的一生成長。采用合適的策略因勢而引導。不放棄,逐步改變他們的壞習慣。需要學校,家庭和教師三方面的努力。做到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紐帶。教師為引導三面合一,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與支持。讓他們在初中階段健康快樂地成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