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花
(同心縣南安實驗小學,寧夏 吳忠 751300)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正確處理教學與學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必須立足學生的認知特點,緊扣學生的發展,以優化教學設計,從而使每個環節都能夠為學生發展服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關注小學數學教學的內涵,并且以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目標,通過有效問題的設置,加強生活與數學學習的聯系,有效引領學生在情境中展開探索,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以此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自身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滲透核心素養教學,能夠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運用推理能力,還可以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讓學生掌握運算推理能力、應用創新意識。具體解釋為,無論在任何一種情境中,小學生都能夠運用這幾種數學核心素養,有效分析、解釋和運用數學,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是一種重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能夠有助于學生適應今后的發展需求。
從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都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進而阻礙著核心素養教學的有效開展。
小學是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時期,為了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傳統教育上,不進行改革創新,久而久之,學生的潛意識里就會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完成考試,進而忽略了素質拓展。教學工作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學生也就長期處于被牽制的環境下,導致數學學習始終無法推陳出新。
對于數學來說,我們也要加強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的思維。課本只是教材,傳遞出的是基本知識,并沒有任何延伸拓展。長期下來,學生的學習也只停留在課本上。教師的教學模式緊貼課本是學習的基礎,但是只貼合課本就沒有任何革新可言,相當于在原地打轉,長期處于這種學習狀態,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程度提出了明確規定,專業程度包括其知識把握和綜合素養,很多教師的知識儲備量足夠完成課堂教學,但其專業素養還有很大的欠缺。大多數教師認為完成課堂任務就完成了教學任務,殊不知其教育責任也是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當下部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較強,缺乏一定的責任心,也是教學目標無法實現的重要原因。有關教育部門在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管理,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成果。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若學生對數學課無法提起興趣,課堂上自然不會認真聽講,也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教師需發揮教學引導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往往通過情境創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和樂趣,一舉兩得。好的課堂氛圍一直是教育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合作,教師也要參與到游戲中去,和學生成為朋友。例如,在教學“位置”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位置排列,讓學生變成活動的數字,便于學生理解的同時增進了課堂的互動交流。
小學生缺乏學習耐心,而小學數學的學習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配合。小學教育是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基礎,結果固然重要,但更應該看重教學過程。而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味地灌輸古板的觀念,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從而重視學習的過程。例如,在學習“幾何形體”一課時,學生不單單要記住什么是幾何形體,還要具備區分基本圖形的能力。這時,教師可以常備教學模型,方便學生認知的同時,拓展其數學思維能力,從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也很少進行獨立思考,這是當下小學教師普遍面臨的挑戰。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學生的思考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的堅持。教師要建立起完整的教學體系,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探索合適的途徑,學會肯定學生,為學生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學方程時,教師要建立起基本方程模型,講解如何簡單地解方程,而后設計一些問題讓小學生分組討論。由于小學生一向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夸獎,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強化方程式的訓練,或者更換問題的條件,形成新的問題,鍛煉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舉一反三能力。
總而言之,當下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是小學數學培養的首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我,積極探索,摸索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并建立起濃厚的學習氛圍。除了教師自身的改變,學生也要做出改變,積極配合教學工作,完善教學設施,推動教育的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