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贛
(河北省故城縣鄭口第五小學,河北 故城 253800)
教學思維論提出,要在教學實踐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數學教材就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線,貫穿于各個數學知識點之中。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發展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價值所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全面揭示數學的思維過程,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啟迪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現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與體會,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淺談以下三點看法。
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創新的開始是質疑,數學也是由問題產生和發展而來的,而問題的產生與解決離不開質疑。有了質疑才會有探索、思維和創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還應注意的是,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學生常常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才會出現獨特、新穎的見解,教師因此不能過早干涉學生的思維過程,而要放手讓他們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大膽質疑,充分討論,從而使其數學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例如:有一次,我在教判斷題“整數的末尾添上兩個零,這個數就擴大100 倍”時,學生們通過交流討論,得出的結論是:這句話是對的。當時我也以為這句話是對的,就進行了表揚。正當我在充分肯定發言的學生時,忽然有一只小手舉起來了。我就問他有什么問題?他說:“老師,‘整數的末尾添上兩個零,這個數就擴大100 倍’這句話是錯的。因為零擴大100 倍還是零。”聽完他的話,我愣了一會兒,才發現真的是自己錯了,就馬上對全班同學做了檢討,并鄭重地對這名學生說:“你分析得非常正確,謝謝你幫助老師糾正了錯誤。”我鼓勵大家向他學習。在這件事以后,學生們就更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了,只要有不同的想法,他們也都敢隨時提出來進行交流談論了。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給學生一個探索的空間,鼓勵他們敢于生疑發問。當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時,無論提的問題質量高低、正確與否,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因為主動的質疑就是創新思維的良好開端。
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傳統的習題問題一般是固定的,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分析和找條件,再綜合起來解決問題,這會形成比較單一的思維模式。而通過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思維空間開闊、靈活。因此,教師可以根據相同的問題變換多種不同的條件來解答,或根據同樣的條件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解答,讓學生們在多向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在學過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后,我出了這樣一道題。先板書出兩個條件:男生45 人,女生30 人,再讓學生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問題。開始時,學生大都提出了以下四個問題: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多少倍?
45÷30=1.5(倍)。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30÷45=2[]3。
(3)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幾分之幾?
(45-30)÷30=1[]2。
(4)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幾分之幾?
(45-30)÷45=1[]3。
得出答案后,我又繼續板書,將男生45 人擦去打上橫線,表示為問題,把女生30 人與原來所提的四個問題的答案,轉化為已知條件,這樣就形成了四個新的問題:
男生人,女生30 人,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1.5 倍。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2[]3。
(3)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1[]2。
(4)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1[]3。
這樣通過一題多變,將兩個基本條件組合成一系列新的基礎應用題。這種變換形式的訓練,揭示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轉化關系,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不是固定在某一個問題的結構和解法上,同時養成學生認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的良好習慣,并培養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其思維的靈活性。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通過強化學生的語言調控,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使他們思考問題更具條理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學生會正確列式計算,更要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考過程,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并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潔性和規范性,從而逐步提高他們數學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總之,教學的本質不是教會學生如何做題,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因此,教學思維論提出,要在教學實踐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數學教材就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線,貫穿于各個數學知識點之中。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發展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價值所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全面揭示數學的思維過程,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啟迪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法上,使他們養成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