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二中學,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身心發(fā)展的失衡或者教育缺失引發(fā)的心理沖突和壓力,很容易導致一些學生通過暴力的方式宣泄出來,發(fā)生校園欺凌事件。實施校園欺凌的學生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被欺凌者也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無論是被欺凌方還是欺凌方,都因為這些心理問題在學習和生活中產(chǎn)生諸多障礙,嚴重威脅著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保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好地環(huán)境氛圍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結合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以及對欺凌事件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處理初中校園欺凌事件的建議。
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雖然有著其突然性,但是這也是欺凌長時間存在,給學生帶來巨大心理壓力之后的一種爆發(fā)。作為班主任,要能夠提前關注這些欺凌,防止其發(fā)展,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欺凌事件的發(fā)生。一般來說欺凌事件的當事人都會因為不同的心理刻意隱瞞實際情況,尤其是要避開班主任的目光。對于實施欺凌的學生,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被教師和學校允許的,為了避免被懲處,他們在實施欺凌的時候會避開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注意,而對于被欺凌的學生來說,因為暴力的威脅,使他們不敢將自身的遭遇告訴班主任或者家長,而且欺凌事件醞釀的過程中,“欺負人”的界定主觀性很大,而且被欺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決定事件走向的重要因素。為了防止欺凌事件的發(fā)展和爆發(fā),作為班主任必須要加強同學生之間的溝通,并且能夠投入更多精力觀察目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分析其心理狀態(tài)變化,在嚴重后果產(chǎn)生之前及時掐滅欺凌事件的萌芽,保護學生健康成長。在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側面了解以及向其他無關學生了解真實情況,因為班主任并沒有時刻同學生們學習生活在一起,班級學生對于那些人比較“厲害”,那些人“容易受欺負”其實都是了如指掌的,只要教師花費心思,總能夠從學生口中得知真實情況的。在確定了“被欺負”目標學生之后,再通過觀察、溝通和自己通過任課教師、目擊者、攝像頭等等搜集相關信息,了解欺凌事件真實的情況,為進一步解決提供依據(jù)。
在以往爆發(fā)的欺凌事件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就是學生的法治意識非常淡薄,實施校園暴力的學生不懂得自身行為的不合法性,不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被施暴學生也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拿起法治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尊嚴。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初中教育中對于學生法治教育的缺失。因此班主任在處理校園欺凌事件的時候,可以從強化法治教育入手。一方面,法治教育可以讓那些“惡霸”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已經(jīng)違反了校規(guī)校紀,甚至已經(jīng)觸發(fā)了法律,通過教育讓他們對法律產(chǎn)生敬畏之心,進而約束自身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欺凌事件的發(fā)生。另一方面,通過法治教育,以及如何在面對欺凌是保護自己,如何采取措施讓自己擺脫被欺凌的境地等的教育,提高學生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班主任通過聯(lián)合“弱勢”學生,強化法治教育以及面對校園暴力的處理方法教育,將學生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一股“勢”,共同抵制校園欺凌事件,這樣能夠有效防止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加和諧穩(wěn)定的成長環(huán)境。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所謂的“惡霸”學生,班主任要和學校以及教職工達成共識,強化教育,懲戒典型。尤其是對一些行為明顯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學生,更要重點關注,通過批評教育、寫檢討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反省自身的行為,然后通過教育引導,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活動,找到誘使學生做出欺凌行為的原因,從源頭上基于糾正和限制。但是,這些“惡霸”學生往往有著很強烈的抵抗心理,對于教師的關心和教育甚至是不屑一顧的心理,班主任說的話他們可能表面點頭同意,轉過頭就忘得一干二凈,更有甚者還會質(zhì)疑教師的初心和目的。這些存在明顯叛逆心理以及不良思想價值觀的學生,班主任要做好引導工作,必要時通過嚴懲典型的方式,限制學生的行為,糾正其錯誤的思想和認知。在教育“惡霸”學生的時候,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影響學生思想和觀念的兩個源頭,一是網(wǎng)絡信息,二是社會閑散人員。通過筆者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些“惡霸”學生很多都和社會閑散人員有一定的接觸,通過他們接受到了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還有就是網(wǎng)絡中一些不良的信息,對他們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班主任一定要調(diào)動學校的力量、學生家長的力量,甚至通過警察等一切能夠使用的資源,維護學校學生的環(huán)境,避免被這些不良的因素所影響。
在處理校園欺凌事件當中,學生家長在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班主任,必須和學生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管理學生的行為和思想觀念引導工作。父母對于學生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影響是最大的,班主任作為引導者和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夠有很強的強制力,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有一定的限度,一旦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認同教師的教育以及學校的管理,引入家庭教育的力量就是勢在必行的事情。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將學生在校的情況真實準確地傳遞給家長,讓家長對于學生在校狀態(tài)有及時清晰的了解,同時班主任也要適當引導家長的教育工作,指導家長一些教育引導的技巧,并且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班主任要和家長提前溝通達成一致意見,形成合力,更好地管理學生的問題。
總之,在管理校園欺凌事件的時候,班主任一定要能夠承擔起自身的責任,通過深化同學生的交流溝通,強化法治教育預防欺凌事件的發(fā)展和發(fā)聲,通過懲戒典型,加強學校家庭合作教育,強化學校教育引導的力度,更好地糾正問題學生的行為和認知,杜絕欺凌事件,凈化校園環(huán)境,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