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恒志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鄧莊鎮四單駝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通常情況下,情景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根據教材文章所描繪的情景,創建直觀、鮮明的投影圖畫片,并輔以形象的文學語言,再借助音樂獨特的藝術感染力,還原教材文章中一些情景,使學生仿佛置身其間,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教材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記憶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情景教學法”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開發學生智力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多年的實踐證明,情景教學法是一種十分有效且高效的教學方法。首先,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各階段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加入一些情景,確保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由于小學生具有年齡較小、認知能力不強以及理解能力較弱等年齡特征,所以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教師應利用創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出小學生較為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引導小學生多方面的思考語文問題,幫助其培養出良好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其次,現階段,雖然新課程改革已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但是從一些學校,尤其是偏遠農村的教學現狀分析可知,還是有一部分語文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式開展教學工作,這樣的做法不但嚴重地影響了農村小學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與效率,還會使學生養成被動式記憶與學習的不良習慣,從而對小學全面且快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因此,為了打破傳統教學理念與方式對學生發展的限制,在教學工作中合理科學地融入情境教學法就顯得尤為關鍵。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人教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的教學工作時,可將教材內容制作成小視頻或者利用互聯網技術找到相關視頻并在課上播放。當播放到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時暫停,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其思考,如小蝌蚪們當時是怎么想的呢?等。當視頻播放至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時,再次暫停,并提出如前后兩次的描述有哪些不同的問題。當整個視頻播放完成后,教師還應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幾位動物描繪的蝌蚪媽媽為什么是不同的呢等。總之,利用直觀、鮮活的教學情景,不僅有助于激發小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在教師不斷地提問下,培養小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開發與提升。
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要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敢于發現問題并提出質疑,這樣才能真正意識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首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引導小學生觀察并質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事物,要求其在發現問題時,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并樂于分享給身邊的同學或是教師自己的一些獨特觀點或是見解。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接受和認可他人的一些思維,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提升小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在開展有關人教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教學工作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已基本掌握到“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這時教師應立即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各位同學,現在我們都已經知道玻璃瓶中的水較少,且烏鴉的嘴巴較短,不可能直接喝到瓶子里面的水,但是烏鴉將一些小石頭投入瓶子里面,使得瓶中的水位上升了,烏鴉就可以得到里面的水了。那么只要把小石子投入到瓶子里面,烏鴉就一定會喝到水嗎?一般情況下,有的小學生會回答說是,也有學生則會說不是。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個人觀點的驗證。最后,一些小學生利用身邊的一些道具,完成了對自己觀點的認證,內容如下:開始向瓶子里投放小石子,水位會有明顯的上升,但等到水位升至玻璃瓶口時,在放入小石頭也不會使水位上升,反而是石頭越來越高。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并對觀點進行驗證的方式,有助于鍛煉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培養學生良好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學生全面的發展,創新能力與意識,即是根本,也是動力來源,所以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開展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利用創建形象、鮮活的教學情景、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并進行驗證等方式,真正意義上實現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創新意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