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孟慶國 王廣寧 吳佳淇 吳洋 周勝 侯洪濤
(哈爾濱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是各理工類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旨在加強學生對所學物理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1]。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引入物理學史,可以使學生對實驗思路有更深入的理解,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但目前學生幾乎沒有進行課前預習,導致學生對實驗的研究背景不夠了解、對實驗思路和內容理解不清、實驗操作效率較低等情況[2]。因此,通過互聯網實現物理學史自預習的方法十分必要,它可以使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實驗的研究背景和相關理論知識,使物理實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普遍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預習階段主要是學生自主預習,并書寫預習報告,教師根據其內容決定學生的預習成績,但真正自己進行預習的學生很少,部分學生會照搬照抄其他同學的預習報告,這樣所有學生的分數都相差無幾,不僅導致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實驗思路,教學情況不理想,而且對于認真預習的學生來說缺少了公平性。
由于教學時長的限制,有些實驗課程中,教師會忽略物理學史的引入,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思考過程,這樣導致學生無法全方位了解物理實驗的研究背景,不能掌握物理實驗的相關理論,在操作階段也只是依賴教師的講解和演示,進行“重復操作”,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過程收獲無幾。
通過傳統的課本預習很難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就會大大降低,因此利用互聯網進行自預習是很好的解決方法。
在當今這樣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們幾乎不關心物理學史背景,也就是說這個實驗理論及設計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提出的、由誰設計實施的、設計原理是怎樣的,這些背景學生們都不清楚,而這些背景恰恰是培養學生建立物理思維和創新能力所需要的知識[4]。
首先要搭建物理學史“自預習”網絡平臺以實現實驗題目物理學史內容自預習的網絡化,再將物理學史與實驗題目有機結合。這樣就可以實現物理實驗理論自預習的網絡化。最后,還要向學生延伸物理實驗知識的實際利用與開發。
實驗課可分為三個過程:預習實驗物理學史(線上)、進行實驗(課堂)和書寫實驗報告(課后)。
就線上學習來說,實驗物理學史預習為課前自主預習,不占用課堂學時。預習報告的作用為清楚本次實驗的內容及其有關原理,了解本次實驗所用的儀器、儀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根據實驗要求在數據記錄本上畫好數據記錄表格。網上預習物理學史是為了掌握該實驗體系的設計初衷、實驗背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而設計的實驗、發現哪些物理本質,達到對知識綜合性理解與應用的目的,提升學生的綜合性能力。預習內容方面,可以根據每個實驗的不同來具體設計[5]。
1.實驗成績考核辦法。課程考核的方法采用一個實驗總分20 分,教學內容與成績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別為網上預習物理學史4 分與網上完成預習報告4 分;線下實驗課中實驗原理與操作8 分和實驗報告中實驗結果處理4 分[6]。
每節實驗課學生確認完成預習后,系統會隨機抽取與相關的習題,題目形式分為填空題(1 分)、選擇題(1 分)與簡答題(4 分)。填空題與選擇題由系統評分,簡答題由教師評分。為防止學生上網查詢答案,答題限時。學生答題后提交,作為網上物理學史預習成績。
2.成績評定方案。
網上預習答題成績為4 分,要求學生預習成績優秀,能夠很好的銜接本節實驗課原理、操作與應用。達到以上要求為滿分,否則酌情扣分。
網上預習答題成績為2-3 分,要求學生預習成績及格,掌握一定的物理學史知識點,能夠順利完成實驗課知識點銜接。達到以上要求為滿分,否則酌情扣分。
網上預習答題成績為0-1 分,如果學生預習成績不及格,不能掌握本節實驗課相關物理學史。需重新進行物理學史學習,再次進行答題。
3.研究途徑。本文的主要研究途徑為“實驗物理學史的網絡化搭建”與“物理學史與相關知識的銜接”。
在“互聯網+物理學史”模式下的物理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有效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和不足,還可以使學生通過課前了解物理學史,從而對實驗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使其對物理知識綜合性理解與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