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儀
(南城陽光第二小學,廣東 東莞 523000)
在語文課堂中加強閱讀教學,可以打造閱讀環境,學生之間的互動,相互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正確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能夠在閱讀中收獲更多的知識,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教學理念,不能僅限于傳統教學模式中,敢于創新、敢于嘗試,將設計創意性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和專業技能,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創造力,為學生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需要在班級中創設出和諧的課堂閱讀氛圍,可以在班級中制作黑板報、讀書角、分享閱讀心得、推薦好的讀物等形式呈現,將課堂布置得更加靈動、舒適,讓學生擺脫緊張、沉悶的不良情緒,在歡快的氣氛中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并且從閱讀中收獲知識和快樂。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于清晨時分感受戶外教學的閱讀情懷,體驗不一樣的閱讀情境,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例如,在班級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帶來,放置讀書角,讓同學們可以相互借閱,學生將推薦的好書可以自己寫在黑板報上,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分享,另一方面學生將該書籍的內容在黑板報上書寫出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地儲備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另外,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向戶外,感受戶外閱讀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賞花、賞月,在此情此景中吟詩作對,可以結合課本中所學的知識,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在讀詩品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詩詞的能力。教師要借助情境,讓學生敞開心扉投入到古詩詞的意境美中,全身心浸潤到優美的詩詞中,感受詩詞的語言之美,詩人的情感流露,繼而讓學生在情境的熏陶中對文學有著新的感知,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想象力是每個人都有的,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語文課程內容有許多令人難以理解的文章和內容,這就需要學生充分地利用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文章的作者,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對文章內容的掌握,提升語文理解能力。想象力對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非常重要,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想象力開展語文學習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
例如,閱讀二年級上冊古詩《望廬山瀑布》時,小學生沒有去過廬山,難以理解廬山的奇秀雄偉,于是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廬山風景的視頻和圖片,讓他們在觀看后紛紛感受到廬山的奇秀雄偉,拓寬見識,豐富想象。之后再為學生講解李白的詩句,讓學生回想一下剛才視頻中廬山的美景,再把自己想象成詩人,想象自己作為詩人在面對廬山美景時會有怎樣的感受,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詩句的意境,逐漸培養文學鑒賞水平。在這一教學方式下,學生感受到了詩人對于山川美景的熱愛,體會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一種調動學生想象力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達到了良好的教學目標。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意愿,教師可定期開展師生共讀活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師生共讀的氛圍,讓他們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教師可以將每周的最后一節語文課定為閱讀課,可以選擇閱覽室作為上課地點,在閱讀課上學生可以自由的閱讀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利用他們本身的興趣愛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本著開卷有益的原則為閱讀開綠燈。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鑒賞活動,比如詩歌朗誦活動,或者改編劇本演話劇,只要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我們都可以采用,以此提升他們對于閱讀教學的興趣。不僅如此,還可以進行讀后感征文大賽,以比賽的形式激勵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這一課時,可以讓同學們通過略讀、精讀和有感情的多種誦讀等形式進行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在學習完課程內容之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將《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改寫為劇本,在課下分組排練話劇,上課時輪流表演比賽,以激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并讓學生在實際的排演中形成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育,通過營造個性情境,激發閱讀熱情;采用趣味教學,提升想象能力;開展主題活動,調動參與程度這幾大關鍵方面,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