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佳 孟麗華
(定州技師學院,河北 定州 073000)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和社會中,教育也在跟著時代和社會進行不斷的發展和變化。在這個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我國的教育事業業在逐漸壯大,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以及應用型人才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教育學則應運而生,擔起了為國家培養專門的教育性人才的重任。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中職院校所培養的專業性教育人才效果卻并不樂觀。下面,文章則就以教育學在中職教育中的應用障礙為出發點并展開相關內容的具體論述。
很多人認為中職教育是差生上的學校,認為中職教育中的學生比普通高中的學生低一等,于是,大家看待中職學生就帶上了有色眼鏡,認為中職的學生就是“失敗者”。甚至還認為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不高,個人習慣和道德素質低下。其實,這些看法是存在著一定的偏頗的,這不僅給教師正確看待中職生這一群體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同時也使教師對學生們進行教育教學時產生了溝通障礙。如果一開始他們在學校就能夠得到老師的了解、關愛和重視,他們肯定不會是大家所認為的這樣,他們身上所存在的問題一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對他們所進行教育教學也一定會更加的順暢。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當中,教師是處于絕對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于學習教育學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而且教師進行知識的傳輸時,模式單一,學生還尚未理解掌握舊的知識,便進入了新一輪的知識灌輸當中,學生無法消化,只能先囫圇的記下,但是在課后,學生對于知識再次進行研習時,已經無法記起課上教師的講授內容,使得學生只能再次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知識的二次學習。而且現今我國提倡素質教育,教學的理念也是“生本教育”理念,但是現實當中的情況卻與國家的政策相違背,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進迫在眉睫。
確實,到中職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大多是在決定學生命運的考試當中失利的學生,但是在中考當中失利并不代表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當中就沒有進步與改進。因此,中職教師應該以正確的眼光,對于中職學生重新進行認識。作為教育學教師,就要懂得對癥下藥,要從生本的角度重新認識中職生,而不是依舊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們,就像是對待一個陌生的孩子一樣,重新進行對于學生的評估,在評估的過程中教師要教積極向上的一面展現出來,而不是面無表情。教師的情緒對于學生的第一印象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只有在接收到善意的信號的時候,才能夠向對方展露出自己好的一面。
在教學當中,學生喜歡一個教師,便會在這門課程當中表現優異,從這點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方面與教師自身的因素有著很大的關聯。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的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以身作則,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將自身的內在美與人格魅力充分發揮出來,感染學生。在課上也應該給予學生尊重與愛護,在教習的過程中,提問學生時,也要面帶表情,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回答錯誤的同學也要給予鼓勵,增強其學習的信心。在有學生回答不上來的時候也不要大聲的責罵或是面無表情的對待學生,而要不厭其煩的對于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回答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在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的時候,會給學生學習教育學打上一劑強心針,大幅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在課下的時間也可以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到學生的課下活動中去。在相處的時間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體會學生的感受,從而更好將學生的情況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教育學的學習。
學校應該重視起學生的教育學的學習態度,從學校的角度便提倡進行教育學的學習,在安排教學課時的時候,增加教育學專業的課時與學分,以這種方式引起學生對于教育學課程的重視。
例如,學校可以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史等基本理論知識納入到教育學專業學生培養的必修課程中,既能夠讓學生了解心理學和教育史知識,又能夠讓學生學習它們與教育學之間的交叉點,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職業教育學專業的實踐方法多變,學生所擅長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實踐教學內容安排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針對于學生的優勢與缺點,對于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使學生成長為應用型的綜合型人才。在實踐教學的方法上,可以使班級內部的小型實踐活動,也可以是學校舉辦的大型實踐活動,無論是哪一種活動,都應該以鍛煉學生的時間能力為主。
通過在中職教育學中對文中四條方法和策略的合理運用,其使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培養,使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要注重教育學在中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注重其給學生和課堂帶來的直接影響,以促進中職教育學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