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遼中區委黨校,遼寧 沈陽 110200)
引言:在新時代的這個特殊時期下,經濟政治正在經歷著重大變革,加強黨政黨風建設逐漸成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對于黨校系統而言,基層黨校是其根基,是培養基層黨員干部的重要陣地,其教學質量影響著國家黨政人才素質。中文教學是黨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黨員的政治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就新時代背景下,基層黨校中文課程開展的意義和策略展開討論,望有所幫助。
基層黨校的中文課程重在培養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和人文情懷,增強其政治覺悟和思想性。中文課程是黨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性課程,對于黨員素質的培養十分必要。中文教學并不是對知識進行單純地講授,更多的是對一種文化的傳承,它所承載的是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含蘊深遠,待人采擷。同時,很多教學實踐證明,中文課程的開展是為了對黨員學員進行全方面地培養,使其成長為實用型發展型人才,讓其能夠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工作。這一目的不是單純的通過課本可以達成的,而是要從中文教學的多種方面來進行培養,使學員具備一定的中文綜合素養,才是基層黨校進行中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作為基層黨校的中文教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養與文學常識,但眾所周知,“活到老,學到老”,教師不能為現有的成就而感到驕傲自滿,要不斷地對自身的知識進行豐富和拓展,不能固守于自己原有的知識,要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并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為更好地對黨校學員教育打下扎實的根基。中文教學本來就是一個較為系統的學科,其知識點涵蓋廣泛,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要不斷對自身的知識網絡進行鞏固和完善。
師資隊伍師資力量建設對于基層黨校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首先,基層黨校應確保教師數量充足,為順利開展教學提供保障。其次,基層黨校應注重教師隊伍質量,可以使用招聘或引進人才等方式。對在職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或組織進修,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并為教師創造一線調研的機會,實現教學和調研的有機結合。最后,促進教師之間的協作,為教師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和時間,可以采取教研的方式促進交流,探討教學問題,幫助教師共同提升業務能力。
在傳統的基層黨校的中文教學中,大部分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單向對學員進行相關中文知識的輸出,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十分不科學且片面的,它不僅使師生之間缺乏了最基本的溝通和交流的機會,不利于師生進行問題的探討;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進度的展開,因為黨校成員的構成以成年人為主,對于基礎中文知識是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的,但教師只顧單方面的輸出,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客觀條件,這樣的做法是極其不利于學員中文綜合素養提升的。相反地,在基層黨校的中文教學中,必須要堅持貫徹以學員為主的教學,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這也與新課改的重要要求不謀而合。
例如,黨校中文教師在對學員進行應用文文體教學時,要切實考慮到學員的特點和情況,應用文是學員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文體,故而教師一定要多加提醒,要加強學員對應用文文體的重視程度,認真學習寫作的相關知識,為日后能更好的進行工作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縱觀現今的基層黨校中文課程的開展,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學缺乏創新性,中文的知識體系和網絡本就十分冗雜,如果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加以改善,依舊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的話,教學效果必將事倍功半,難以達到預期。基層黨校的學員大多都已是成年人,教師要考慮到這個因素,因為學員已經具備基礎的文化水平,不應再運用基礎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容易引發學員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中文教學的進行。教師要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像是利用多媒體以及網絡手段,找到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或集錦,給學員進行播放,既提高了課堂氛圍,又促進了學員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到課程中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國內外發展形勢變化莫測,做好基層黨校教學工作至關重要,基層黨校建設不僅可以為黨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有助于推動社會更好發展。而中文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文是我們民族的根,是民族之魂,只有將中文學好并加以運用,才能更好地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雖然目前為止,各基層黨校正在積極探索中文教學改革的路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新時代這個大背景下,基層黨校的教學工作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階段,做好基層黨校中文教學改革工作才能為攻堅克難提供政治保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壯大預備好高政治素質、高人文情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