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平

摘要:隨著目前無線網技術發展,通信技術從以前的GSM時代進入5G時代,然而現網還存在2/4/5G技術共存,GSM網絡支撐較大語音業務。在春節等節假日返鄉人流量較大,使得現網一些區域GSM無線接通率、尋呼率、擁塞率、尋呼無響應劣化,尤其是當前GSM網絡大幅退頻降配情況下,導致產生最差端局。解決辦法主要進行尋呼無響應小區優化、核心網和無線側同步參數優化、GSM網絡擴容和故障處理等方面開展優化工作,解決最差端局。
關鍵詞:GSM;最差端局;接通率;擁塞率;尋呼無響應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28-0050-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問題背景
移動通信系統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現實網絡逐步形成了包含多種無線制式、頻譜利用和覆蓋范圍的復雜現狀,多種接入技術長期共存成為突出特征。目前現網2/4/5G網絡制式共存,在春節等重要節假日,人們出行或者返鄉人流量較大,GSM突發較高的語音業務量,使得GSM無線接通率、尋呼率、擁塞率劣化,導致產生最差端局。運營商都需要進行通信保障以面臨著不同的場景及風險,加快GSM網絡的故障處理,高話務時擴容GSM容量滿足語音業務需求,消除最差端局。
2指標定義
最差端局是對核心網、無線網、承載網質量進行綜合評估,其中涉及無線網質量的指標為無線接通率、無線擁塞率、尋呼無響應率以及其他原因占比,主要特征為尋呼成功率低或者存在嚴重擁塞。最差端局的定義:
[指標名稱 門限 備注 網絡接通率指標 接通率≤93% 業務整體指標 擁塞率指標 擁塞率≥6% 用戶感知 尋呼無響應指標 尋呼無響應率≥6% 用戶感知 無線其他原因指標 其他指標≥6% 用戶感知 ]
3產生原因
最差端局主要產生在山區或者農村區域,這些區域信號覆蓋不足,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
(1)GSM側CCCH嚴重過載。
(2)山區地理原因信號弱覆蓋。
(3)低配置基站突發多用戶接入導致擁塞。
(4)基站存在故障用戶無法接入。
(5)基站插花或者LAC邊界劃分問題。
(6)基站小區選擇及重選參數不合理。
(7)區域站點存在干擾。
(8)深度覆蓋不足。
(9)核心網側參數配置問題。
4優化步驟
為了加強最差端局原因排查,提升2G用戶的業務感受,要充分利用從核心網到無線網端到端分析方法,從端局到LAC、從LAC到小區,聯合核心網、無線網開展質差端局分析,確認最差端局是不是無線側的原因導致,并推進網絡優化,對于問題小區進行優化處理。
最差端局的優化排查步驟:
(1)首先明確是哪個GSM核心網局點為最差端局,該端局下掛哪幾個LAC。
(2)將無線接通率統計到LAC級別,確認是哪一個或哪幾個LAC存在問題。
(3)最差端局和無線相關最主要特征是尋呼成功率低或存在嚴重擁塞,要確認是否存在尋呼成功率或擁塞問題,哪幾個LAC尋呼成功率低或存在嚴重擁塞。
(4)確認TOP LAC后,核查GSM網絡是否存在問題:相關參數設置是否錯誤、CCCH是否過載、是否存在嚴重的SDCCH和TCH擁塞、是否存在弱覆蓋和嚴重上行下行干擾等。
(5)通過指標分析確認小區是否存在嚴重異常,監控KPI:
?信道可用率:K3015:TCH可用數目/K3016:TCH配置數目,如果不為100%,說明小區因為存在故障告警等原因,出現閃斷。
?TCH呼叫建立成功次數:K3013A:TCH呼叫占用成功次數(業務信道),如果為0,則說明可能存在0話務問題。
?SDCCH建立成功率:K3003:SDCCH占用成功次數/K3000:SDCCH占用請求次數,成功率低于99.5%,則重點核查是否存在SDCCH擁塞。
?建立指示成功率:RA303I:建立指示成功率(立即指配),低于96%,重點核查是否存在SDCCH擁塞、故障告警、上行干擾、天饋接錯、嚴重弱覆蓋、質差等問題。
?TCH呼叫建立成功率:K3013A:TCH呼叫占用成功次數(業務信道)/K3010A:TCH呼叫占用請求次數(業務信道),低于99%,重點是否核查是否存在TCH擁塞、故障告警、上行干擾、天饋接錯、嚴重弱覆蓋、質差等問題。
?TCH掉話率(不含切換):(K3012A:TCH穩態掉話次數(業務信道)+K3012B:TCH切換掉話次數(業務信道))/K3013A:TCH呼叫占用成功次數(業務信道),高于3%,重點是否核查是否存在設備、傳輸問題造成的閃斷,上行干擾、天饋接錯、嚴重弱覆蓋、質差,鄰區漏配等問題。
?BSC內入小區切換成功率:CH323:BSC內入小區切換成功次數/CH320:BSC內入小區切換請求次數,低于90%,核查鄰區數據下發是否正確,和規劃屬否一致;源小區和目標小區是否存在時鐘參考源告警或其他異常告警;是否存在嚴重擁塞或上行干擾問題。
?BSC間入小區切換成功率:CH343:BSC間入小區切換成功次數/CH340:BSC間入小區切換請求次數,低于90%,核查外部小區數據和實際小區數據的一致性,交換側位置區和小區數據的BSC指向是否正確。
?BSC內出小區切換成功率:CH313:BSC內出小區切換成功次數/CH310:BSC內出小區切換請求次數,低于90%,核查鄰區數據下發是否正確,和規劃屬否一致;源小區和目標小區是否存在時鐘參考源告警或其他異常告警;是否存在嚴重的擁塞或上行干擾問題。
?BSC間出小區切換成功率:CH333:BSC間出小區切換成功次數/CH330:BSC間出小區切換請求次數,低于90%,核查外部小區數據和實際小區數據的一致性,交換側位置區和小區數據的BSC指向是否正確。
?系統間入小區切換成功率:CH363:系統間入小區切換成功次數/CH360:系統間入小區切換請求次數,如指標為0或很低,需要前臺測試人員馬上驗證ESRVCC業務是否正常。
?CCCH過載次數:L3188C:Abis接口CCCH負載指示(PCH)消息上報次數(電路業務),超過50次,核查是否因語音+分組尋呼次數超18萬次,或語音、數據業務立即指配次數過多(達2萬次以上)導致CCCH過載,根據相應的原因進行處理,或增加BCH信道。
?TBF建立成功率:成功率低于90%,核查是否因傳輸故障、傳輸帶寬不足、PDCH LICNESE不足導致用戶無法占用PDCH;PDCH復用度超過4導致出現嚴重TBF擁塞;是否存在嚴重的上行干擾。
?上下行平均電平:正常應在-90dBm以上,如果嚴重偏低,說明小區存在嚴重的弱覆蓋。
?上下行平均質量:正常應該在0.5以下,如果大于1,則說明小區存在較嚴重的質差。
5優化辦法
從日常優化保障和節日應急保障兩方面著手,將尋呼成功率指標優化至93%以上,從根本上消除最差端局產生隱患;加大重點區域網絡資源投入,通過除夕次高峰前期和除夕高峰期不同階段進行不同保障策略。
(1) 尋呼優化:
?硬件核查:排查解決A接口、Abis接口等傳輸故障;檢查天饋系統,設備硬件,測量駐波比,排查有無天饋接反、接頭松動、進水等故障問題;
?LAC區域優化:LAC區劃分:合理設置LAC區范圍和交界地段,減少用戶位置更新和切換次數,提高尋呼成功d率;LAC區參數:同一LAC區內相關小區參數設置必須一致,如T3212、尋呼信道復幀數等;
?參數優化:調整接入允許保留塊數、MS最大重發次數,最小接入電平,小區重選滯后、電平切換門限、質量切換門限等參數,實現網絡負載均衡。
(2) CCCH過載優化:
?增加擴展CCCH(BCH)信道。擴展CCCH信道只能配置在BCCH載頻上的2、4、6時隙;
?數據業務擁塞導致分組立即指配命令次數大增的場景;
ü如果語音業務不忙,增加小區下最大PDCH比例門限(增加到30%~50%);
ü如果情況比較緊急,語音和數據業務雙忙,短時間無法進行擴容的,在征得客戶同意前提下,關閉2G數據業務;
(3) 無線環境優化:
?覆蓋:對弱覆蓋和覆蓋過遠問題進行排查處理,通過工參調整逐個解決覆蓋問題小區;
?干擾:對上下行不平衡、網內外干擾采用天饋/載頻更換,頻點優化,干擾排查等手段進行優化。
(4)網絡擴容:針對TCH或SD擁塞、PCH尋呼溢出小區,在信道資源空閑下進行信道配置調整,壓縮靜態PD信道,優先解決語音問題,如果語音數據雙擁塞,則進行載頻擴容。
(5)開啟半速率,根據業務情況評估合適的半速率啟動門限并進行調整優化,及時啟動半速率,改善擁塞情況。
(6)提高RACH接入門限及MS最小接入電平,降低邊緣用戶接入,降低小區發射功率,緩解用戶擁塞。
6 問題總結
針對GSM最差端局問題,應提前統計收集各地區可能存在集會活動的區域,提前進行優化及網絡保障工作,提前做好2/4G網絡的小區級業務預測,并完成無線網資源調配,避免出現用戶接入困難及設備負荷過載等現象。GSM端局相關指標優化工作常態化,降低TOP小區對網絡的影響,還有無線網和核心網要緊密配合,做好端到端優化。
參考文獻:
[1] 張威.GSM網絡優化:原理與工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2] 韓斌杰,杜新顏,張建斌.GSM原理及其網絡優化[M].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 劉鵬飛.GSM網絡優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通聯編輯:聞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