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貴


摘 要:本文對旅游綜合體項目園主環路項目進行簡單分析。筆者根據多年的施工經驗,提出主環路的路基及路面的具體施工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主環路;路基;路面
中圖分類號:U41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16-0092-03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main ring road project of the tourism complex project park. Based on many years of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scheme of subgrade and pavement of the main ring roa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main ring road;subgrade;pavement
1 工程簡介
本文研究的主環路位于武威市某區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園區內。道路呈環形,有南北兩個出入口,設計分為路線1至路線4,是景區內機動車通行通道,道路全長為2 438.93 m,路面寬度設計為6 m,設計最大縱坡為3%,設計路面橫坡為2%。路面結構為:上面層采用40 mm厚墨綠彩色瀝青砼AC-10,下面層為60 mm厚中粒式瀝青砼AC-20,6 mm厚ES-2稀漿封層(加防水土工布200 g/m2),250 mm厚水穩層(水泥含量5%),路面結構底換填300 mm厚三七灰土。路緣石的施工采用500 mm×150 mm×150 mm燒面芝麻白花崗巖平道牙。主環路施工方案具體如圖1所示。
2 路基施工方案
2.1 素土填筑
2.1.1 施工測量。每一地段在正式開工之前,必須根據設計圖紙做好放線工作以及中心樁和邊線樁的測設工作。在施工過程中,要對測量標志進行定期檢查,如果發現存在遺漏或者位置移動的現象,要立即進行校正。
2.1.2 填筑要求。施工過程中,要始終遵循“三線和四度”的基本原則。“三線”是中線以及兩側的邊線,按照一定的距離進行插旗操作,距離建議控制在20 m,旨在明確中線控制點和邊線控制點。“四度”分別是厚度、密室度、拱度和平整度。為了保證每層層底的密實度,建議控制路基的分層厚度;為了保證路基質量,并且在施工完成后不出現沉降現象,要控制好密實度;為了保證雨水能順利排出,要嚴格控制拱度;為了避免下雨時出現積水現象,要注意控制好平整度,保證路基均勻碾壓[1]。
2.1.3 分層填筑。結合投入的設備能力和施工時的天氣情況展開機械化作業,按路基橫斷面全寬縱向水平分層填筑壓實。分層厚度根據填筑壓實試驗段確定的工藝參數嚴格控制。路基每20 m設置一組標高點,每層壓實厚度大于20 cm,小于等于30 cm,如果遇到極為特殊的情況,虛鋪的高度最厚不能超過35 cm。如果施工地形起伏,高低不平,應由低處分層填筑,由兩邊向中心填筑。
2.1.4 攤鋪整平。當一層填筑完成之后,不要急于進行下一層,要利用推土機做好初步整平工作,然后再利用平地機再次進行整平。整平的標準是無論在縱向面,還是在橫向面,填筑層既平順又均勻。攤鋪時,層面做成向兩側傾斜2%~3%的橫向排水坡,以利路基面排水。在推土機攤鋪平整的同時,對路肩進行預壓,保證壓路機進行壓實時壓到路肩不致滑坡。
2.1.5 機械碾壓。碾壓前,要對填筑層的分層厚度和平整度進行檢查,保證其符合要求之后才能進行碾壓操作。碾壓正式開始之后,可先采用小噸位的光輪壓路機進行表面預壓,然后再用大噸位的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作業時按照先邊緣、后中央,縱向進退,先慢后快,先靜壓后振動,由弱振至強振的規范進行操作[2]。在碾壓操作過程中,壓路機往返行駛的軌跡必須重疊一部分,光輪壓路機重疊1/2輪寬,振動壓路機重疊40~50 cm,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2.0 m,壓實作業必須保證無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經現場試驗檢測壓實度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2.2 灰土填筑
2.2.1 材料要求
①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黏性土及塑性指數大于4的粉土,塑性指標為7~17的土最佳(易粉碎均勻、便于碾壓成型)。工作人員要嚴格控制土的有機物質含量不能超過8%,而且土中不得含有雜草及樹根等雜質。使用耕植土時,土應過篩,其顆粒不應大于15 mm。此外,土的含水率應按試驗結果進行控制。
②石灰。石灰土所用石灰宜用Ⅱ級的新石灰,技術指標要符合國標要求。如果粉灰的儲存時間已經超過90天或者在儲存期間經歷了雨期,則要對其進行相關試驗,檢測石灰中CaO+MgO的含量,如果檢測數據顯示CaO+MgO的含量不足30%,就不宜采用。應用新鮮生石灰塊灰,使用前1~2 d消解并過篩,消解后的石灰應保持一定濕度,不得產生揚塵,也不可過濕成團,其顆粒不能大于5 mm,不得夾有未熟化的生石灰或者是其他雜質,也不得含有過多水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盡量縮短石灰的保存時間,以避免其受潮,影響使用效果。
③水。一般飲用水或不含油質、雜質的干凈水均可使用,現場大多使用地下水。
2.2.2 灰土拌和。拌和比例為石灰∶土=3∶7,然后根據實際的攤鋪土方,計算出所需要的石灰數量。在對石灰進行攤鋪操作時,可以采用裝載機+人工輔助的方式,攤鋪完成的標準是表面看不到任何空白,然后再次對石灰的用量進行核查;之后進行拌和操作(如圖2),一般以3~5遍為宜。在攪拌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觀察深度,并且及時進行調整,不能攪拌太深,水分含量不宜過高。如果水分含量過高,要及時進行晾曬處理后再進行攤鋪;如果水分含量不足,可以加入適量的水進行濕潤。如果攪拌過程中遇到了球團,必須將其打碎。要求拌和均勻,顏色一致,隨拌隨用[3]。
2.2.3 灰土攤鋪。灰土攤鋪的虛鋪厚度為350 mm,夯實后約300 mm(每平方米虛鋪厚度土料約245 mm,石灰約105 mm)。攤鋪后應用平地機掛線找平,并按對應標高控制樁進行厚度檢查,確保厚度均勻。
2.2.4 碾壓夯實。灰土攤鋪好后,進行夯實和碾壓。本工程采用光輪式壓路機碾壓,邊角碾壓不到的地方采用小型壓路機或打夯機進行夯壓,夯實或碾壓次數不少于4遍。碾壓時應遵循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振動再靜壓的操作程序,壓路機行駛速度控制在2 km/h以內,碾壓分初壓、復壓、終壓。壓實后,應按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土的干密度,并對照設計給定的壓實系數換算出來的現場控制干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填夯。夯實后的灰土30 d內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時進行基礎施工與基坑回填,或在灰土表面作臨時性覆蓋,避免日曬雨淋。
3 路面施工方案
3.1 測量放樣
路中線的恢復在底基層頂面進行,采用白灰點標記的方法。如果是直線路段,建議把樁距控制在15~20 m;如果是曲線路段,建議把樁距控制在10~15 m。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兩側路肩邊緣外設標示樁,以對水泥穩定基層邊緣的設計標高進行顯著標記,保證攤鋪質量[4-5]。
3.2 準備下承層
碎石底基層的下承層通常使用水泥進行穩定。在使用水泥進行穩定時,不僅要保證其堅實,而且要保證平整,平整度和壓實度必須要符合相關設計標準。過路管道的回填部位不僅要和原結構緊密契合,而且要保證結構層完全符合要求。攤鋪前,下承層路基表面應適量灑水,保持濕潤,但是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出現積水現象。
3.3 廠拌法施工
①方法選擇。在該工程中,廠拌法是主要的拌和方式。工作人員進行拌和時,建議選擇500 t/h的強制式粒料拌和機進行操作,裝運選擇的是8 t的自卸車。
②試驗。為了保證施工效果,在進行全路段施工之前,最好能選擇部分路段進行試驗性施工,以檢驗材料的配比是否科學,硬度是否達標,攪拌的機械及攤鋪機械等是否運轉正常,以及工藝是否符合要求等。同時,通過試驗確定攤鋪的虛鋪厚度和具體系數,得出壓實的厚度和密實度,然后設計出最佳的碾壓程序。等到試驗完成后進行總結,優化方案,然后上報領導,待監理工程師批復合格后方可進行全路段操作。
③拌和。工作人員將水泥和碎石按照一定配比放入拌和機中,注意含水量,等到含水量略微超出最佳指標時,就可以進行攪拌,直至均勻。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拌和操作時,要嚴格控制用料量,加水量要根據實際運輸距離和天氣狀況進行科學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得到監理工程師的允許方可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混合料在壓實之前水分含量達到最佳指標。
④攤鋪。測量人員在開始攤鋪前,應按設計標高釘好鋼釬,并掛好基準線,攤鋪采用攤鋪機完成,控制好攤鋪機的運行速度。經過試驗段施工,確定水泥穩定碎石(礫石)基層的最佳松鋪系數、最佳碾壓程序,以指導大面積施工。攤鋪過程中若有離析現象,設專人點補,以確保攤鋪面的均勻平整,沿縱向每隔10 m為一斷面檢測攤鋪后的頂面高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5]。
⑤碾壓。碾壓時應特別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按市政道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中的操作規程進行。碾壓時間控制在水穩基層初凝以前(一般不超過2 h),碾壓工作用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完成,自路邊向路中碾壓相差1/2輪,膠輪壓路機相差一輪胎寬度。先用振動壓路機不掛振碾壓一遍,再掛振一擋碾壓至密實度達到技術規范標準,最后使用膠輪壓路機消除表面輪跡。
4 結語
在施工開始之前,要切實做好對下承層的檢查和驗收工作,達標后才能進行后續操作。在施工前,進行各結構層的試驗性鋪筑,長度以100~200 m為宜,以觀察工藝流程是否合理,施工組織是否完善,施工機械是否與環境相適應等。
參考文獻:
[1]賈向宇.公路路基工程擋土墻的施工技術實踐[J].技術與市場,2019(6):163.
[2]何興武.試論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9(17):60.
[3]方天明.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壓實施工技術措施探討[J].磚瓦世界,2021(11):100-101.
[4]楊新增.芻議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壓實施工技術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9(6):140-141.
[5]肖潔.芻議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壓實施工技術措施[J].居舍,2019(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