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波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興的科技力量不斷助推著現代化城市的高速發展。雖然城市居民享受到現代化城市帶來的便捷和高品質的生活質量,但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污水處理問題越發突出。給排水污水處理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對污水進行處理,但管道堵塞、管道滲水等小問題都會影響污水處理,因此給排水污水處理系統也是城市基礎設施中最易出現問題的系統。為了讓居民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不被污水所困擾,前期設計人員要進行充分的實地調研,對給排水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慎重設計,預先采取應急措施,有效應對突發狀況。
關鍵詞:給排水;建筑;管道堵塞;管道滲水
中圖分類號:X7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14-0046-03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emerg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orce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Although urban residents enjoy the convenience and high-quality quality of life brought about by modern cities, as the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s, sewage treatment issue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 life have become more prominent.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can treat sewage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small problems such as pipe blockage and pipe seepage will affect the sewage treatment, therefore,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is also the most problematic system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allow residents to hav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not be bothered by sewage, the early designers must conduct adequate field investigations, carefully design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and take emergency measures in advance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emergencies.
Key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construction;pipeline blockage;pipeline seepage
2019年,中國能夠日處理污水1~5萬t的污水處理廠數量已經達到3 147家,污水處理水管總長度達到70萬km,日污水處理量達到1.9億m3,污水處理量年增長率超過4.5%[1]。這些數據反映了我國城市給排水污水處理系統正在逐漸改善,但是面對城市日益增長的污水處理需求,給排水系統的污水處理能力仍顯不足,仍需要增強。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越來越快。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給排水污水處理系統必須滿足設計系統化、建設規范化和使用綠色化的要求,因此從設計到建設都要做到規范、合理。完備的給排水污水處理系統在大、中、小城市均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提高了城市的污水處理能力。
2019年4月,國家發布了《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為中國城市給排水系統的污水處理指明了方向,同時為污水處理廠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但是,一些地區相對落后,給排水系統的污水處理能力依然不足,污水處理系統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直接影響城市污水處理效果,甚至造成二次污染,居民日常生活的滿意度隨之下降。早期污水處理廠常用的廢水處理技術已無法滿足當前城市污水處理需求,為了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要大力研發和盡快引進實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彌補原有污水處理能力的不足。
1 給排水污水處理面臨的問題
1.1 部分地方政府重視度不夠,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不大
雖然給排水污水處理在城市污水處理中有著重要作用,但一些地方政府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造成給排水污水處理系統更新緩慢,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污水處理需求。另外,給排水污水處理成本高昂,但收益不高,使許多污水處理廠入不敷出,難以為繼。市場數據顯示,污水處理廠處理1 t污水的成本為1.1~1.2元,這還不包括污水處理廠的投資成本和日常維護成本等,而處理1 t污水的收益僅為0.79元,這中間的差價讓污水處理廠無法維持正常運營。若污水處理廠無法維持正常運營甚至倒閉,則會導致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下降,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出面解決資金差額問題。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一些城市污水處理廠除向居民收取一部分污水處理費外,還會根據每年的運營情況向政府申請資金補助。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并不主張根據居民供水費攤派污水處理費,造成污水處理廠資金緊張和來源單一,只能向政府申請補助。一些城市污水處理廠采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運營模式,根據與政府簽訂好的合同分配成本。但是,地方政府拖欠污水處理廠排污費的現象比較常見。資金不足造成污水處理廠經營困難,多數污水處理廠只能降低效率,減輕負擔,低效率運行,甚至關閉。正是因為低效率運行,污水處理廠沒有充裕的資金對設備進行定期更新和維護,導致污水處理能力下降。
1.2 污水處理技術相對落后
城市給排水污水處理是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的關鍵環節。但是,我國污水處理技術起步較晚,經過自主研發和創新,目前有了明顯的進步,逐漸形成完善的污水處理體系。但是,我國污水處理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較為傳統,污水處理效率低,能耗高,影響污水處理工程的招投標競爭力。相對落后的污水處理技術使得我國無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造成水資源浪費。
目前,主流污水處理技術有厭氧好氧(A/O)工藝和厭氧-缺氧-好氧(A2/O)工藝兩種,其污水處理流程如圖1、圖2所示。但是,二者均有明顯的缺點。A/O工藝沒有獨立的污泥回流系統,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功能的活性污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擴大內循環比,增加了運行費用;內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的溶解氧(DO),使A段難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狀態,影響反硝化效果,脫氮率很難達到90%。A2/O工藝的反應池容積比A/O工藝還要大;污泥回流量大,能耗較高;若用于中小型污水廠,費用偏高;沼氣難以回收利用,經濟效益差;污泥滲出液需要進行化學除磷。
在污水處理技術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污泥處理,而污泥處理難度大。作為污水處理過程的副產品,污泥是一種含水率高且富含有機物、病原體、重金屬等物質的特殊垃圾。近年來,隨著污水處理量的不斷攀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量急劇增加。只抓污水處理,不抓污泥處置,一下雨,污泥重新進入水體,再次污染土壤,使得之前所做工作前功盡棄,污水處理作用下降[2]。
1.3 缺乏污水處理專業人才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而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長期缺乏人才,發展緩慢,成果不理想。“十三五”期間,隨著污水處理廠數量的增多,除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外,也需要大量的污水處理專家來對技術進行把控。但是,在污水處理行業,專業的污水處理技術人員非常稀缺,特別是在大量新興污水處理廠出現的時期,專業技術人員出現斷層,一些污水處理廠甚至沒有專業技術人員。沒有技術人員的把控造成污水處理后的水質不達標,浪費了前期投入的大量資金。我國污水處理行業不乏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但是缺乏技術型人才,無法將研究成果充分轉化為技術成果,更不能充分帶動行業技術的革新。技術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瓶頸,同時增加了整個行業的經營成本。發掘人才、培養人才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及財力,一旦缺乏人才,行業需要自主培養人才,增加了人力成本。人才缺乏會造成行業生態不良,尤其是人才跳槽普遍,導致行業人才流失,形成惡性循環[3]。
1.4 給排水污水處理管網建設滯后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建筑迅速發展。隨著諸多工程的竣工,我國污水管網逐步完善起來。雖然城市里的泵站、管道等配套管道的建設有所發展,但從施工過程和目前竣工情況來看,污水管網分布和整體施工進度還比較落后。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問題涌現出來,比如,建設、運行與區域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匹配,將導致污水處理廠超負荷或欠負荷運行,增加運行管理工作量,給檢修工作帶來困難。城市管網在人口密集區擁堵嚴重,經濟發達地區負荷較重。由于項目規劃建設失誤或設計建設轉化率過快,污水經處理后未達到排放標準,就直接排入雨水管道[1]。
2 給排水污水處理的改進措施
2.1 提高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
地方政府應該重視給排水污水處理,這關乎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地方政策應向中央政策看齊。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性資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基礎設施“補短板”、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生態修復等扶持政策,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資金和省級補助資金支持[2]。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為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提供信貸支持,規范股權、項目收益權、特許經營權等質押融資擔保。要進一步完善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強化項目跟蹤評估和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資金使用安全[4]。
2.2 大力發展污水處理技術
污水處理廠會產生廢氣和污泥,倘若置之不理,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污水處理廠要采取一定的處理方法除掉廢氣、污泥等副產物。例如,利用除臭燃燒器凈化污水處理中產生的廢氣。有些污泥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可以根據污泥組分,采用妥善的污泥處理方法,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應大力發展污水處理技術,盡早研發出低耗能、高效率的處理技術[3]。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成本,還可以提升水質,改善生活環境。污水處理廠要轉變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以高質量的水賺取高收益,主動革新污水處理工藝,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提高水質。
2.3 積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污水處理行業應設立明確的行業人才發展目標,使其了解自己的職責。要將人才個人目標與行業使命聯系起來,這樣有助于人才理解行業發展目標。要開展行業人才評定,完善人才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業績效。要不斷為行業人才提供培養和發展機會,提高行業發展潛力,讓人才有廣闊的平臺去施展才能,讓人才有公平的環境去充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2.4 提高管網建設水平
首先,要堅持質量優先,加強對管道質量的管控,禁用質量殘次的管道產品,建立排水管道優秀企業目錄,優先使用目錄中企業的管道產品。其次,要積極推進環保綠色管的使用,鼓勵使用鋼筋混凝土管、管道式鐵管和固體壁聚乙烯管,鼓勵使用混凝土現澆方法,嚴格管理排水管網工程的建設質量。要完善工程項目監督體系,建立設計、建設、監督等產業信用體系,實施建設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5]。要嚴格執行工程建設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工程質量管理主體要進一步加強對排水管網工程的質量管理,嚴格檢查,完成驗收工作,嚴格執行項目移交流程,確保項目質量。
3 結語
污水處理是城市給排水系統的重要一環,是關乎人民生活滿意度的大事情。污水處理做好了,不僅能夠提升用水效率,修復城市乃至流域的水環境,而且能夠減少因污染物排放而造成的環境危害。只有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大力發展污水處理技術,培養污水處理行業人才,保障管網鋪設質量,才能不斷提升城市給排水系統的污水處理能力,才能使城市給排水系統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人民生活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魏紅.污水處理廠常見問題及優化策略簡述[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4):188.
[2]張全名.給排水常見問題及優化策略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9):154.
[3]王迎迎.談市政給排水管道存在的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9(9):92.
[4]王中華.污水處理技術研究[J].中國建設教育,2017(10):22-25.
[5]劉磊.污水處理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J].科教導刊,2019(2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