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龍
摘 要:智能樓宇是我國建筑工程的主流發展趨勢,能夠進一步提升業主服務質量,增加業主的舒適度。本文簡要分析了智能樓宇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并從輸電線路敷設、電氣設備安裝、建筑圍護保溫、機電智能報警、聲頻消防系統等方面論述施工技術關鍵點,促進智能樓宇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智能樓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8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14-0105-03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s are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owners and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the owner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mission line lay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building envelope insulation, electromechanical intelligent alarm, audio fire protection system, etc.,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s.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construction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智能樓宇建筑工程指的是具備自動化管理服務、高性能通信、自動化控制、智能化辦公等多項功能的建筑項目。建設期間,應當緊密圍繞智能樓宇特性,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保證建成后的建筑物具有突出的智能化價值,最終實現建筑工程現代化建設目標。
1 智能樓宇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
智能樓宇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它能實現建筑物的智能化綜合管理,如圖1所示。因此,智能樓宇建筑工程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建設,展現建筑物的智能化特征。
1.1 安全性
智能樓宇建設應充分借助高新技術,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避免業主遭受經濟損失或生命受到威脅。對于使用的自動化系統,借助身份驗證技術和數據加密技術實施有效防護,從而杜絕黑客攻擊現象,始終保證建筑系統穩定。智能樓宇通常由智能安防系統、樓宇一卡通系統、智能停車場系統、能效管理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和云辦公系統等組成,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安全。
1.2 高效性
智能樓宇建設能夠體現高效辦公的價值,無論是資源利用,還是費用投入,都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物資的作用。智能樓宇可以引進智能化辦公設備,提高辦公設備的運行效率。因此,智能樓宇往往具有高效性。
1.3 舒適性
智能樓宇以人文管理理念為基礎,為業主提供高舒適度的生活環境。同時,它可以提高自然光和自然風的利用率,杜絕噪聲污染和空氣污染,為業主打造身心愉悅的建筑環境。對于建筑內部照明系統與空調系統的相關參數,智能樓宇可以圍繞業主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促使業主擁有美好的感受[1]。
1.4 適應性
智能樓宇應用的辦公設備、機電設備等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即使出現網絡更新事項,也將隨時根據網絡功能的轉變自行完成升級,長久維持智能樓宇相關系統的平穩性。
1.5 可靠性
智能樓宇選用的軟硬件設施均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已經通過評估,無論是維護難度,還是運行調整,都能與智能樓宇形成良好的銜接。基于此,智能樓宇中有關通信系統、管理服務以及安全保障的設計都能結合業主實際要求加以完善,從而讓業主體驗智能技術的優越性與便捷性。
為了提升智能樓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與質量,施工單位應參照基本要求與業主訴求,提出可行的施工作業方案。
2 智能樓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關鍵點
2.1 輸電線路敷設
與傳統建筑工程相比,智能樓宇線路敷設難度大,因其需要連接自動化設備等智能化裝置。為了進一步增加線路敷設的合理性,應充分結合智能樓宇建筑工程的特征,制定詳細的線路敷設方案。通常,智能樓宇的輸電線路涵蓋了網絡通信線路、信號線路以及設備連接電源線路。在應用輸電線路敷設技術時,一般常按照敷設流程作業,保證輸電線路在敷設成功后能夠支撐智能樓宇系統的線路使用需求。
為了確保智能樓宇自動化系統保持穩定性能,網絡線路和電源線路應以銅制金屬線路為主,其橫截面積可設定在3.55 mm2左右。另外,在敷設電源線路時,還應當搭配萬通插座,確保智能樓宇自動化設備都能隨時連接到電源裝置。
通信裝置可選擇具備屏蔽絕緣功能的輸電線路,其線路橫截面積以1.5 mm2為首選。線路敷設長度應參照通信設備的分布距離,但整體上在1 m以內,以免線路敷設過長,造成信號傳輸質量差。若智能樓宇建筑工程需要長距離通信線路,為了保證信號質量,應注重線路接地,確保線路連接的正確性,一旦出現零線、地線接反等問題,將嚴重影響智能樓宇系統的運行。此外,施工人員還應遵守規范性敷設原則,即建筑物的變壓器線路應與電氣裝置相互連接,但不能將此線路充當接地線,同時在線路敷設環節應注重斷電施工,由此保障施工安全。基于此,在應用輸電線路敷設技術時,應保證連接準確[2]。
2.2 電氣設備安裝
最早出現的帶有智能化特性的智能樓宇系統是對講系統。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新技術逐漸應用于智能樓宇建筑工程中,如云辦公系統。為了保證智能樓宇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要進一步提高電氣設備的安裝水平。在安裝電氣設備時,施工人員應當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在應用智能電氣設備安裝技術時,施工人員還應遵守獨立性原則,為其設置獨立的安裝空間,避免線路交叉而造成機電設備性能不穩定。設備安裝階段,施工人員需要先對其進行固定,增加牢固度,防止后續發生脫落現象。
以豎井內的電氣管線設備為例,在安裝時,施工人員應經由公共通道完成設備安裝任務,其豎井結構如圖2所示。圖中,[L]為豎井長度,其尺寸和門的尺寸由工程設計確定。首先,施工人員應借助10級螺栓對槽鋼邊角進行固定,機電設備外殼與母線的縫隙誤差應保持在5 mm以內,在連接好線路后,對8個孔洞的阻值進行檢測,待達到20 MΩ時視為合格,其中連接設備的線路尺寸應為25 mm;其次,要安裝支吊架,材料以鍍鋅角鐵為主,安裝時誤差應控制在5 mm以內,并選用五排銅線進行連通;最后,要對設備安裝中的孔洞實施封堵,常用方法是借助10級膨脹螺栓在孔洞樓板下安裝防火板,并設計高為50 mm的阻水圈,從而產生良好的防護效果。
2.3 建筑圍護保溫
與傳統建筑工程相似,智能樓宇建筑工程同樣需要應用圍護保溫技術,增加建筑物的保溫性能。建筑圍護保溫結構既能降低建筑物的熱量散失,又能保障智能化系統的良性運行,避免因溫度而使智能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出現異常。智能樓宇維護結構常選用聚氨酯材料作為保溫材料,其具有遇明火自行熄滅、無污染、操作簡便等特性,故而可將其應用于圍護保溫施工環節。另外,應結合具體工況,將保溫層厚度設為30 mm或者35 mm,待保溫材料與圍護結構形成良好的緊密性后,要運用混凝土材料進行澆筑。當前,施工單位應充分借助保溫技術,優化圍護結構的保溫效果[3]。
2.4 機電智能報警
智能樓宇建筑工程需要應用機電智能報警技術,以增加自身的安全性。在建筑物中,機電設備出現故障,不但會造成整個自動化系統無法正常運作,而且會提升火災等事故的發生率。因此,施工單位應充分利用機電智能報警技術,保障智能樓宇系統的可靠性。某智能樓宇項目工程參數如表1所示。對比試驗表明,機電智能報警技術與傳統施工技術存在顯著的差異,在5 d內,兩組試驗的機電設備故障次數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機電智能報警技術能有效保證機電設備的穩定運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應用智能預警技術時,應設定明確的監測點,以擴大監測范圍,實現機電設備的全方位監測,增強智能樓宇機電設備管理成效[4]。
2.5 聲頻消防系統
智能樓宇建筑工程需要完成聲頻系統與消防系統的設置任務,這也是較為主要的施工內容。其中,聲頻系統主要指的是智能樓宇中的擴聲裝置、會議聲頻系統以及公共廣播等,它的存在既能提高辦公效率,又能為業主提供尋人、尋物等便捷服務。聲頻系統要考慮網絡配件的匹配度,確保系統安裝后能夠實現聲音的廣泛傳播,并為其搭建專門的管理機房,提升智能樓宇的信息化水平和人文性。而消防系統能夠預測火災發生的潛在風險,并為業主提供安全的逃生線路指導。此外,智能樓宇還配有自動滅火設備,施工時應當合理控制消防系統施工區域,尤其在人群密集處,應保證自動滅火設備分布在各個角落,有效消除智能樓宇的火災事故風險。此外,還可通過檢測煙氣濃度和火情變化方向,為消防人員提供可靠的參考,提升救援有效性。因此,智能樓宇建筑工程需要結合工程情況,靈活選擇施工技術,保障工程質量[5]。
3 結語
智能樓宇建設期間應用輸電線路敷設、電氣設備安裝、建筑圍護保溫、機電智能報警和聲頻消防系統等技術,能夠適當提升施工質量,并為業主創造更加舒適、安全且便捷的智能化辦公與居住場景。因此,施工單位應結合智能樓宇特征,選擇合適的施工工藝,提升智能樓宇施工水平,為我國建筑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玉,張玉青.智能樓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1(2):103-104.
[2]鄒鵬.智能樓宇弱電系統項目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分析[J].智庫時代,2020(1):264-265.
[3]劉向超,陳海,岳宗田.智能樓宇信息化建設中的系統集成技術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8(26):69.
[4]樊洪偉.樓宇智能化工程中建筑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J].科學與財富,2020(20):362.
[5]鐘華,丁忠財.淺析建筑智能化系統樓宇自控施工技術[J].數碼設計,2020(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