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藍月

▲ 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后的畫面
距離天和核心艙200 米,神舟十三號飛船由飛行姿態轉為徑向保持姿態。在飛船傳回的畫面里,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的“一”字構型清晰可見……
10 月16 日清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燈火通明,大廳里靜悄悄坐滿了人,工作人員已經熬了一夜,順利完成了遠程導引段的6 次軌控,現在進入近程導引段。
飛控大廳屏幕上,神舟十三號飛船噴薄著藍色的火焰,此刻正在進行我國載人飛船的首次徑向交會對接,所有人都在靜靜等待。
距離19 米,進入關鍵時刻,神舟十三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越來越近,飛控工作人員緊盯屏幕判讀數據。
6 時56 分,現場響起指令“對接鎖鎖緊完成”,這表明兩器已成功“牽手”,飛控大廳頓時掌聲響起,不少人長舒一口氣。
北京指令再次響起:“交會對接正常完成。”
翟志剛的聲音從太空傳來:“‘神舟十三號’明白?!?/p>
從零時23 分火箭發射升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 名航天員經過了約6.5 小時,終于“停泊”在天和核心艙身邊。
神舟十三號飛船艙內,3 名航天員脫下厚重的白色航天服,換上輕便的藍色工作服,葉光富暫時留守神舟十三號飛船艙內,翟志剛和王亞平從載人飛船出發,經過軌道艙、節點艙,向天和核心艙進發。
“開得不錯,開得老帥了。”現場傳來翟志剛的東北口音。
打開艙門,關閉平衡閥,給艙門套上藍色的艙門保護罩,翟志剛戴著頭燈走在前面,按操作指令順利打開前三道門。王亞平手持攝像機跟隨其后,為地面傳回最新進展畫面。葉光富則在“神十三”艙內翻看著手中的“綠皮手冊”,閱讀操作指令。
穿行近3 個小時后,翟志剛來到最后一道艙門前,艙門的另一面就是天和核心艙。此時,飛控大廳現場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攝影機、攝像機架成一排等待艙門打開的時刻。
9 時58 分,圓形的艙門打開,明亮的天和核心艙出現在眼前,翟志剛率先進入核心艙,王亞平緊隨其后,葉光富也從“神十三”艙內起身出發。最終,3 人齊聚中國的“太空家園”。
本次任務驗證了徑向交會對接關鍵技術,航天員平安度過各個關鍵節點,順利進入核心艙,一直安靜的飛控大廳此時已是歡聲笑語。
“你們辛苦了,預祝在軌半年工作一切順利。”飛控大廳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短暫的喜悅過后,航天人又投入到工作中。無論是天上的航天員,還是地面的飛控團隊,還有179 天的“長途旅行”在等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