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鵬 宋學寶
7月21日,諸城市皇華鎮胡溝山嶺間的萬畝榛子基地熱鬧起來,前來參加榛子豐收采摘活動的群眾在綠樹叢中穿行,摘下一筐筐榛子果。附近的村民紛紛走上山來,目睹家門口的“盛會”。
小小榛果改變了當地農民靠天吃飯的命運,山嶺薄地迎來新希望。“我們在榛子種植基地對6年生‘達維’隨機抽樣10株測定產量,單株采摘帶苞堅果,現場單株稱重。測產表明:一畝山石地,栽植平歐大榛子110棵,去掉果苞和水分,平均每株產果4.90斤,畝產540斤?!痹?021年度諸城榛子豐收采摘活動開幕式上,山東省林業保護和發展中心研究員、山東省經濟林協會會長趙之峰公布了這項測產結果。
今年54歲的王成芬在這片山嶺上耕種了幾十年,“小麥收完種黃豆,山上沒有水,播上種就是等。6年前,一畝地年收成不過500元?!比缃瘢业?畝土地流轉給榛子基地,她則到榛子基地打工,租金、工資、分紅加起來增收3萬余元。
李學玉跟隨基地種了6畝榛子,因為他的精心照料,測產還高出基地一截?!爱a出的果子由山東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以保底價15元一斤回購,每畝能收入5000多元?!崩顚W玉告訴記者,以前從沒聽說山嶺地可以換來這么多錢,現在周邊村民有2000多戶用地入股共建榛子基地,小榛子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短短5年時間,諸城市發展榛子面積3.1萬畝,其中華山農林建成2.1萬畝榛子基地,成為國內著名的榛子生產基地。諸城榛子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現已培育起集榛子育苗、規模種植、精深加工、市場開拓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成為助推鄉村振興、創新提升“諸城模式”的重要新生力量。
“我現在正在全國推廣500畝以上的聯盟種植戶,推廣這種綠化荒山、就地扶貧的模式?!薄拔洪弧逼放苿撌既宋罕拘勒f。如今,魏本欣的榛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已經成形,采用“種苗繁育+榛子收購+深加工研發+倉儲物流+線上線下銷售”的融合模式,讓荒山禿嶺變成“綠色銀行”。
7月20日,第三屆中國榛子產業發展大會在諸城召開,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林學會、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暢談產業發展,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針對榛子產業發展提出建議:“要從榛子的種業創新開始,培育更多自主性創新新品種;提升全產業鏈科技水平,要研發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也要培育充滿生機活力的榛子產學研隊伍。”
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呂春茂說,榛子的產業化能夠為健康中國發揮應有作用,可以利用榛子殼制備活性炭,用于廢棄油脂和工業廢水處理,榛子花還可生產榛子花袋泡茶、發酵茶及蟲草榛子茶等,應用價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