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5地質大隊,貴州 清鎮 551400)
我國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地質找礦行業隨之取得了巨大成績,順勢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社會形式對地質找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礦產資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大,相關的礦產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明顯,導致經濟發展逐漸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由于地質找礦工作涉及的行業眾多,作為支撐性工作之一的地質找礦業在國家經濟和世界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克服困難保證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意義重大。在面臨地質找礦工作中的種種壓力時,需要我們在困難中抓住發展機遇,勇敢迎接挑戰,大膽創新改革,為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貢獻力量。
我國地質找礦工作發展現狀:我國作為世界目前的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和各行各業相關工作的平穩進行離不開能源和工業原料,地質找礦工作越來越受到國民重視;同時這些資源的消耗又隨著國家的飛速發展日益增加,廣泛服務于多個領域和行業[1]。我國目前已經探明的鋁土礦、煤炭等資源總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發展引發的不合理開放利用導致這些不可再生資源的供求矛盾愈演愈烈。若要滿足今后的發展需求,加快工業化進程,就需要對相關制度和模式提出新的創新和優化,多角度看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協調環境問題和經濟問題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的要求,使得地質找礦工作更為合理且科學,為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保駕護航。
由于地質找礦工作的工作特點,對于資金支持的需求往往很大,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工作項目,較多的資金投入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勞動效率,加快項目進程,是整個項目的保障之一。雖然目前的工作資金來源多種多樣,可以從很多渠道被投入到實際的找礦工作中,但是實際的投資投入相對不夠充足,在地質找礦工作中往往都存在較大的資金空缺,導致很多工作無法平穩進行,工作人員工作效率低,從而無法為地質找礦工作提供基礎的保障,對地質行業的發展支撐的形成也相當不利。
地質找礦工作屬于一項復雜的工作,往往具備系統性等特征,要保證地質找礦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全體單位協調合作,工作人員高效勞動,這對于整個團隊的合作意識要求就很高,還需要整個工作管理體系更加地順暢科學。但是目前的地質找礦工作相關的管理體系缺乏一定的漏洞,很多地區的相關單位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所以,完善工作管理體系,激發工作人員的勞動熱情,挖掘大家的工作潛能,培養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才能讓各部門的工作平穩有序地進行,從而提高找礦的工作效率。除了內部管理體系需要完善以外,上級單位和國家相關部門也缺乏順暢的地質找礦工作相應的管理制度,對工作的目標和內容不夠明確,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較為松散。
地質找礦工作的收益和風險分配機制往往與相關市場的主體相關,而我國目前的相關市場的主體定位較為模糊,導致相關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我國的地質找礦工作以中央勘查隊為主導,國有的相關單位和和企業在市場中無法占據主體地位,從而導致收益和風險不夠平衡匹配,許多單位無法得到基礎的全力保障,在很多找礦作業中,往往會以盈利為目的,從而在實際工作和不正當競爭的環境中,找礦單位往往技術水平較低,無法對工作質量和安全進行保障,增加了整個地質找礦工作的風險,并且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和市場主體的不明確導致商業找礦和公益找礦界限過于模糊,從而影響了實際的地質找礦工作。
在各行各業,人才都是行業發展的保障和利器。然而由于地質找礦工作的艱難程度、實際收入較低、國家和行業缺乏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導致目前的地質找礦工作中的相關人才儲備較少。除此之外,傳統的培養機制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現狀地質找礦工作對人才早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習更具創新的工作方法,還需要根據工作的具體內容和項目條件進行大膽創新。同時相關的用人單位沒有很好地吸納優秀人才,而且相關專業人才的使用不夠合理,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地質找礦隊伍不夠穩定,導致地質找礦行業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國家政府和相關的地質找礦行業的單位對于市場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知不夠清晰,同時缺乏地質找礦工作的相關知識最基本的學習,發展視野不夠寬廣,所以往往在思想上缺乏對行業的重視,過于關注項目的短期效益。
由于很多部門對于地質找礦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相關的制度設計工作不夠有效,制度的執行力也往往力度很小,導致地質找礦工作的市場機制和監督管理體系都不夠完善,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市場中的權益和風險分配[2]。目前我國的地質找礦行業缺乏完整的成果評價機制,這就主要是在制度設計上的力度較小,相關部門對此的重視程度不夠高。也有很多單位進行了體制改革,完善了一部分管理制度,但是也一直無法落到實處,執行力度很小,導致了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行業發展速度也因此減緩。
首先,國家應該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可以直接向相關地質找礦單位投入資金,或者設立基金會供地質找礦單位使用,為地質找礦工作提充足的資金保障。對于一些找礦目標明確,工作計劃詳實,隊伍專業水平較高,滿足各項制度管理標準的項目進行獎勵性撥款,重整行業風氣。除此之外,對于社會的多渠道資金投入和流向全面進行把控和監督管理,要求各級部門選用專業的人員做好資金使用計劃,對前期計劃做好可行性分析評估,給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在中后期做好實時報告資金使用進展。在需要重點關注生態環境的地區做好督查和監管工作,還可以設立專門的保護性質資金。充分利用投入的資金,才能保證地質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
良好的市場經濟體系是地質找礦行業蓬勃發展的基礎之一,要通過重視養成行業中競爭、開放、有序的風氣,來構建健全的礦產勘查開發體系[3]。由于礦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在開發前務必要做好詳細的工作計劃,以及相關的環境評價工作,響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明確市場主體,確定各單位在市場的地位,構建健全的開發體系,調整好各部門的風險與權益分配。完善開發體系對地質工作的發展尤為重要,這能夠有效地管理勘查人員的行為,讓各部門按照制度工作,從而保障工作的安全性。
完善地質找礦行業的相關管理制度,為地質找礦行業的發展保價護航。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為工作指明具體的方向,規范各個部門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讓工作人員根據管理制度糾正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誤和漏洞,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工作熱情和創新性思維,從而讓各個部門從根本上提升專業水平,提高綜合素質[4]。同時,可以優化員工的工資制度,讓人才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找礦行業的管理監督制度更是對行業的規范,完善管理制度更是需要提上日程,這對地質找礦行業的平穩發展至關重要。
環境問題隨著地質找礦行業的發展也是愈發嚴重,在勘查作業中應該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緩解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對于地質找礦工作的環境機制也需要不斷地優化,可以嘗試建立完善的區域性環境評價制度,設立相關的投資環境指標,并對各個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5],例如地方政府對區域地質找礦工作的督察情況、對上級政策的響應和相關規定的執行情況等。國家對地方項目的環境評價評估情況務必要做到公開公正,保證相關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發展綠化地質找礦工作的宣傳力度,引起各個找礦單位的重視,強調相關政策和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實現地質找礦工作環境機制的完善目的。
鑒于目前地質找礦行業的人才缺失情況,國家和用人單位需要對找礦工作人員進心更為專業的培養。幫助人才鞏固基礎找礦知識,強化專業技術能力,還可實施針對性訓練和培養。例如,對于缺乏野外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實踐訓練,保證他們可以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中,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激發學習興趣和自主性[6];而對于缺乏基礎知識和對新興技術和手段掌握能力較差的人員,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理論學習,增強工作中的原理解讀,從而更加熟練的開展相關工作。
地質找礦行業為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貢獻了力量。國家和相關單位需要對行業的發展足夠重視,根據當前的地質找礦作業進行全面地分析解讀,發現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然后認真剖析問題根源,并給出細致的解決措施和方案,最后落到實處,實現問題的實質性解決,最后還需要完善優化現有的制度和體系,為地質找礦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